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兰州新闻 > 正文

左宗棠的《兰州饮和池记》

来源:兰州日报 2010-03-24 06:25   https://www.yybnet.net/

左宗棠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任陕甘总督入驻兰州,从1866年到1881年他在西北度过了十五个春秋。

陕甘总督左宗棠开风气之先,修建饮和池并于光绪四年(1878年)开放饮和池所在地督署节园,任市民游览,成为兰州第一个为老百姓开放的官方花园,为兰州公园的滥觞。

左宗棠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任陕甘总督入驻兰州,从1866年到1881年他在西北度过了十五个春秋。他在兰州办洋务,创“二局”(甘肃制造局、甘肃织呢局);兴科举,建举院,但是最惠及百姓的还是他修造了饮和池。《清史稿》中记载:“公自入驻兰州,著《学治要言》一编颁示各属,又葺署后园,建明肃藩烈妃庙,忠义祠,制机轮挹河流注入园中曰“饮和池”恣民汲饮。皆有文以记之。”文中所提到的“署后园”,即总督署后花园——“节园”,也就是现在的兰州市委所在地。饮和池就位于节园之中。

节园为明肃王府后花园,清乾隆年间,因陕甘总督住节肃王府,故称节园。园内亭台楼榭、花木葱郁,风景十分优美。陕甘总督左宗棠开风气之先,于光绪四年(1878年)定期开放督署节园,任市民游览,成为兰州第一个为老百姓开放的官方花园,为兰州公园的滥觞。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左宗棠命甘肃制造局(现兰通厂)制造火轮机器(即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抽水机),通过“吸水龙”,越过水北门城墙,将黄河水汲取注入到他所修建的饮和池中。“使之清,供城内居人食用”。左宗棠还在园内“备香茗”,置“磁碗百余”供游人解渴。“呼民取饮,则瓶、瓢勺、罂盎之属早具,乏者,或以织柳之器来,或手掬而饮。老者、弱者、盲者、跛者,群熙熙然。”

据《兰州史话》一书记载:当时的抽水口就位于现在的兰州市委大门口以北的黄河边。通过清代所绘的《金城揽胜图》,还可以看到画面上绘有烟囱高耸的蒸汽机房和自堤上深入河内的抽水管。对于为何修建饮和池,左宗棠在《与吴南屏同年书》的信中写到:“饮和池一篇实陇中一奇。余因全城缺水,居民艰汲,恐一旦有事,汲道断而城弗守。又浑流重浊,抉泥与沙,饮之者多愚鲁悍鸷。遂决为此。二十年后兹邦其昌乎?拓本奉寄,老人见之,将谓此件乃仿子厚也。”从这段通信中,我们可以看到,修建饮和池还有从战备方面的考虑。

另外,饮和池建好后,左宗棠还专门写了一篇《饮和池记》的文章,以纪念这一“惠民工程”。194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左文襄公在西北》一书中有:“饮和池的开凿,为文襄公得意之作。他仿柳州文体,做成一篇记;又用他古茂的小篆写成刻石。”在《兰州古今碑刻》一书中,也有关于饮和池碑的记载:“碑文小篆,共14行,满行24字,碑文下少数字剥蚀。碑立省府后之节园,拓片高1.06米,宽0.67米。”可是此碑却荡然无存。从以上的文章记述中,可以看到,也许当时碑刻好后,留下了很多拓片,所以左宗棠在《与吴南屏同年书》的信中写到“拓本奉寄”。

对于修建饮和池,左宗棠也感到颇为欣慰,从他摹仿柳宗元的文体用篆书写了《饮和池记》,并且还刻石立碑,而且更眷念着20年后兰州能否更加昌盛?可是后来这一珍贵的碑刻却因建筑电报局房屋时竟把它铲除而夷为平地,实在令人痛惜。

一日闲暇,笔者在网上发现数年前,外省的一次大型拍卖会上拍卖有左宗棠撰写的《饮和池记》墨迹,墨迹为四条屏,纸张泛黄,但墨色黝黑、印章仍红。但不知《兰州古今碑刻》中提到的饮和池碑是否就是以此帧墨记作为蓝本而镌刻的,还是当时左公书写有多幅,而此为其中一幅?但不管怎么说,透过左宗棠的这幅《饮和池记》,折射出左公的雄才大略和体恤民情的高尚品德。

▼笔者在网上发现的左宗棠撰写的《饮和池记》墨迹

新闻推荐

经理因工资纠纷雇凶打死“包工头” 律师:都是法律意识淡薄惹的祸

【本报讯】 去年4月,西固区发生了一起因农民工工资结算出现纠纷而引发的故意伤害案,6名80后被告人在追打受害人颜亮的过程中致其死亡。日前,市检察院以被告王钢锋等6...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左宗棠的《兰州饮和池记》)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