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兰州 今日永登 今日皋兰 今日榆中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今日皋兰 > 正文

大漠金城 魅力兰州

来源:北海日报 2019-08-02 09:35   https://www.yybnet.net/

鸟瞰兰州。 方晓淦 摄俯瞰黄河边上的金城关。 兰州日报 供图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 (新华社)《大梦敦煌》演出剧照。 李超 摄城关新姿。 辛国英 摄兰州石化公司夜景。 刘延治 摄兰州新区秦王川湿地公园。 兰州日报 供图壹文化兰州

对于初访兰州的游人而言,那穿城而过的黄河让人流连忘返。相比其他河段,兰州城中的黄河一改怒涛奔腾的样子,缓缓流过,如同母亲轻抚着臂弯里的孩儿。

作为全国唯一有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沿着黄河打造出独特的百里黄河风情线,顺着黄河边上一路游览,中山桥、水车博览园、黄河母亲雕塑、龙源等景点景观让人们充分感受着兰州浓厚的黄河文化。

说兰州是一座文化都城一点也不为过。56个民族的文化在此百花齐放、互相融合,形成兰州城内独特的一道文化风景线,让人们感受到这里与众不同的少数民族风情。

从甘肃政法学堂到兰州大学,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牌名校兰大开创西北高等教育之先河,110年来共培养了37万名各类人才,仅恢复高考以来本科毕业校友就有12人当选“两院院士”。兰大核科学专业64年来共培养了5000多名“为国铸剑”的核专家、学者,为国防工业撑起了一片“兰天”。

说到兰州的文化,就不得不提《四库全书》馆。

《四库全书》是清乾隆年间编纂的我国历史上卷帙最大的一部丛书,与万里长城、大运河一起,被誉为古代中国的三大工程。文溯阁《四库全书》是我国现存的《四库全书》三部半中的一部。1966年10月,基于战备的需要,为确保《四库全书》安全,经中央有关部门协调,辽宁省将原保存在沈阳,总计3474种、36315册的文溯阁《四库全书》,以及5020册清雍正年间所印铜活字本《古今图书集成》秘密运至兰州保存,它们被称为甘肃省的镇省之宝。

兰州的深厚文化,还在民间体现得淋漓尽致。其中,天庆博物馆更是兰州独一无二的文化名片。

天庆博物馆是甘肃天庆集团斥资10亿元、历时4年打造的非营利性民营博物馆。馆内收藏了卷轴、器物、名人书画等藏品超万件,其中,赵孟行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该馆于2017年12月以1.909亿元的价格在北京保利竞得的国宝级藏品,也是现在市场上唯一可流通的赵孟的心经书法作品,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2018年9月20日正式开馆以来,天庆博物馆已跻身国家级博物馆名录中非国有博物馆前列,荣获“中国博物馆协会团体会员”、甘肃首批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示范性博物馆”称号,并被授予“兰州高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贰旅游兰州兰州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了兰州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当地特色美食、夜市文化,让兰州深受游客欢迎;而高铁轨道、高速公路的铺设,则为兰州的旅游产业注入强心剂。

早上来一碗兰州牛肉面,搬个小凳子坐在皋兰山的农家乐院子,泡上一杯独具特色的三泡台、玫瑰茶,一碟大板瓜子,再来一盘黄河蜜瓜、白兰瓜,看着眼前缓缓流过的黄河,惬意的假日让人流连忘返。夜幕降临,兰州城内各种夜市摊上推出的酿皮、手抓羊肉等本土特色小吃、蔬果,让游客们通过舌尖上的美味,尽情体验着兰州的风土人情。

今年入夏以来,北海等南方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天气。相比南方地区的高温湿热,兰州干爽、清凉的气候更是成为不少人眼中的避暑圣地。来到兰州后,各类本土美食更是让“吃货”们大饱口福。随着宝兰高铁、兰州轨道交通的开通,兰州的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明显提升,游客数量逐年增加。据兰州市文旅局统计,今年1至5月,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810.7万人次,同比增长29.5%;实现旅游总收入241.6亿元,同比增长32.6%。

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让游客在兰州享受到更优质的旅游服务,近年来,兰州在提升硬件设施的同时,积极推进旅游服务产品等软件设施的换挡升级,推出智能导游、3A级旅游厕所和休闲广场,并将其与兰州的文化元素、红色情怀、研学旅游有机融合,吸引更多游客走进兰州、相约兰州、品读兰州。

叁生态兰州

作为以重化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兰州“先天”受城区两山夹一河、不利气象条件、脆弱生态环境制约;“后天”受单一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及扬尘等诸多因素叠加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大气污染成为兰州久治不愈的“顽疾”。

2012年以来,兰州以“一年全面攻坚、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明显改善”为大气污染治理的总体目标,以工业、燃煤及面源、机动车尾气、二次扬尘污染治理和林业生态增容减污为重点,从近期和远期两个方面入手,全力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经过多年的努力,兰州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较好改善。据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的今年1至6月全国空气质量状况:在空气质量同比改善程度看,168个重点城市中,南宁、宿州市等20个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相对较好,其中,兰州位列第10位。

在开展大气污染治理的同时,兰州还在荒凉的大漠中种上一抹绿色。

兰州地处西北内陆地区,降雨稀少,气候干旱,自然条件严酷。新中国成立前,黄水照荒山是兰州的真实写照,在当地甚至有“栽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娃娃还难”一说。让广袤的荒山秃岭坡上绿装,从根本上改善兰州地区生态环境,成为几代兰州人的夙愿。

过去半个多世纪里,兰州全力开展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如今的兰州城内,曾经光秃秃的黄土山爬满了绿色,一棵棵杨树、槐树在风中摇曳。走在兰州的街道上,路旁的玫瑰花默默盛开,一排排整齐的行道树挺立在路边。

走进兰州新区,道路两旁开满了红黄相间的鲜花,几架风车立在花丛中,让人难以相信自己正置身西北的大漠中,而几公里外裸露出来的黄土,又在向世人昭示着这里本来的面貌。

据统计,如今兰州南北两山绿化面积达到60万亩,成活各类树木1.5亿株,植物种类已达75科424种。25万亩上水工程造林区,绝大部分已经成林,具备了较高的郁闭度,形成了林荫遮蔽的森林景观,两山绿地纳入城市绿地近4000公顷。

肆开放兰州

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兰州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上重要节点和咽喉枢纽,在全国大物流格局中具有重要地理优势。

借着这一优势,甘肃省和兰州市倾力打造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并将其作为兰州市乃至甘肃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增长点给予大力支持。

目前,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初步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以现代物流、现代商贸、出口加工三大主导产业,新能源材料、商务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旅游文体五大辅助产业为发展方向,以铁路口岸为核心,发挥国际通道优势,不断发展成为口岸成熟、贸易完善、物流集聚、产业优化、功能合理、宜居宜业的国际化时代新城。

如今的兰州,正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建好用好兰州国际陆港、空港和新区综合保税区三大开放平台,积极推进丝绸之路信息港和国际知识产权港建设,加快国际物流贸易基地、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常态化运营中欧、中亚、南亚、中新南向国际货运班列,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和文化交流,把兰州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节点城市。

新闻推荐

守望童心筑梦远航

近日,皋兰县25名留守儿童参加了由共青团兰州市委、兰州市少工委主办的“红领巾动感假日”关爱留守儿童公益夏令营活动。在...

皋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皋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大漠金城 魅力兰州)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