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垃圾围城”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却把农村垃圾遍地当作司空见惯的事。长期以来,农村常见的垃圾处理方式是在沿沟、河、渠随意倾倒,还有一种简单的方式是就地燃烧,不进行任何处理,造成了二次污染。或者发动机关干部进行集中整治,耗时耗力成效甚微。不过在当前开展的全市“三大整治攻坚战”中,有可喜的现象出现,西固、皋兰的部分乡镇创新思路,先行先试,实施农村环境卫生物业化管理,着力解决“垃圾围村”难题。
“两个集中”整村推进
西固区东川镇辖6村1社区,36平方公里。在此次“三大整治攻坚战”中,将环境卫生“打包”处理,承包给一家物业公司,镇上只负责安排任务和督促落实,集中财力和人力,两天一个轮次,按照整村推进模式,对每个村的环境卫生地毯式整治。东川镇党委书记殷志远算了一笔账:以前镇上将资金拨给村委会,环卫工由村上雇佣,每个村2至4名,2016年共雇佣14个环卫工,包括垃圾清运花去70多万元,并且各村搞各村的卫生,遇到难题还需镇上出面解决。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彻底解决农村环卫事业发展滞后、垃圾围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让农民群众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今年结合“三大整治攻坚战”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行环境卫生外包模式后,现在有20人,预计投入50多万元,这样一来,费用降低了,效率提高了,从村民脸上的笑容可以感受到,整洁美丽的环境带给他们的愉悦。
村民享受城市环卫“待遇”
带上扫帚、铁铲,开上“三马子”……一大早,西固区达川镇的垃圾清运工张德利像城里的环卫工人一样,来到负责的村组环境卫生区域,将收集的垃圾用“三马子”运到村边的垃圾集中点,等待转运。该镇采取“镇村协调、公司专业管理、保洁员责任到人”三位一体的“网格化”农村生活垃圾长效管理模式,为全镇所有村庄配备了环卫工,让村民享受城市环卫的“待遇”。
相对于城市,农村地广人稀,而且居住分散,如何搞好农村环境卫生一直是个难题。为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水平,达川镇结合“三大整治攻坚战”,将城市环卫工作模式“复制”到农村,实现一把“扫帚”扫遍乡村。“以前垃圾都是随手扔,现在家门口就有垃圾桶,每天还有人来扫路面,大家环境意识也都提高了。”村民菊庭兰说。
引导群众改变陋习
每天上午,皋兰县水阜乡沙岗村的巷道里,都会传来垃圾清运车的喇叭声。自从村里有了正规的垃圾清运车,村民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他们自发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定:每天将自家的垃圾用塑料袋或垃圾桶分拣,只要村里垃圾收集清运车的音乐喇叭响起,村民们就会定时定点交由清运车统一收集处理。砂岗村的这种可喜变化,得益于皋兰县正在实施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皋兰县忠和镇、水阜镇、仕川镇农村环境卫生实现物业化管理,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垃圾清运市场化的运作方式,物业公司承包全镇各村每日的垃圾收集与清运。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政府出资、市场运作、全民监管的模式,镇、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既是带头人又是监督人,清运不到位的地方,既能向公司提意见,也能向镇上反映,确保各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辖区内垃圾处理全覆盖。
皋兰不断完善投入保障机制,采取每人每年县财政列支10元专项经费+农户自缴管理费的模式筹措经费,并为各村配备专职清洁工和垃圾清运车,推行网格化管理,对农村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清理村内垃圾及“三堆五乱”。
农村环境实现物业化管理的做法,改善了村容村貌,带来了卫生文明的新农村。如今,这些先行先试村镇的环卫工作呈现出了队伍职业化、设备机械化、运转模式化、运营智慧化的特点,建立“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的垃圾收运模式。
新闻推荐
兰州晚报讯(记者杨昕)“最近一个多月以来,我们县城面貌确实有了很大改善,不但农贸市场巷子变干净了,就连以前最受我们皋兰人诟病的脏乱差的火车站巷道也变样了,到处都干干净净的。”2月4日,家住皋兰县城...
皋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皋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