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遭洪水泡塌的河堤至今未完全修复。
南滨河路宋家滩一段河堤缺失。
兰州,黄河穿城而过的黄河之都。近年来,兰州人记忆犹新的黄河洪水,应当就是2012年7月至9月那次洪峰近4000立方米/秒的洪水。
其实,洪水成灾,是因为洪水没有正常的流路所致。2012年洪水发生后,黄河干流甘肃段防洪治理项目从幕后走向台前,经过整整三年的前期调查、国家审批过程,2015年年内,该项目将正式开工,黄河兰州段防洪治理未来会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近年来,黄河兰州段河堤一直在经受各种各样的考验,连续的事故,让防洪治理从幕后跨入眼前。”
想必每一个兰州人都记得,在2012年7月至9月之间,黄河兰州段遭遇26年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洪水灾害,洪峰流量3860立方米/秒的洪水,使得兰州市西固区、皋兰县和榆中县的10个乡镇受灾,直接造成经济损失近7000万元。而在城关区,只有一些茶摊和近水区域被淹,损失不大。
在那一次洪水中,黄河兰州段年久失修的河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7月30日深夜,北滨河路河湾段、西沙大桥向东两公里处,一段长约100米的河堤被冲毁。一个月之后的8月29日、9月16日,黄河兰州段南滨河路天缘建材市场附近黄河河堤受洪水冲刷,短短两周时间,黄河河堤连续两次发生垮塌。
除了洪水,水流方向的改变与给绿化带浇水也会成为造成河堤垮塌的重要因素。2013年10月28日下午,城关黄河大桥北滨河路西侧近50米河堤突然发生垮塌,50米钢筋水泥河堤和四五棵行道树被咆哮的滚滚黄河水卷走。
“近年来,黄河兰州段河堤一直在经受各种各样的考验,连续的事故,让防洪治理从幕后跨入眼前。”兰州市城建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张国庆表示,长期以来,黄河兰州段沿岸的河堤缺少统一规划建设。在1981年9月,洪峰流量5600立方米/秒,以及1989年9月,洪峰流量4840立方米/秒的两次黄河上游洪水中,兰州市雁滩、迎门滩、大滩等地势较低的区域都遭遇了洪灾。
究其原因,长期以来,黄河兰州段所有的河堤建设,均是在各区政府、厂矿、道路,以及农林保护工作中的附带工程,并无统一规划与一致的建设标准。
“近年来,河堤垮塌、裂缝的事件不胜枚举,其原因不仅仅是河水冲刷和年久失修。”
2012年,随着洪水的侵袭,甘肃省政府将统一规划建设黄河干流甘肃段防洪治理工程提上了议程,针对黄河干流甘肃段全境913公里河道的行政区划与行业主管情况,由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负责甘南州、临夏州、白银市河堤的前期调查工作,由兰州市城市城建设计院负责兰州市城区河堤的前期调查工作,由兰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负责兰州市农防段河堤的前期调查工作。
根据前期调查情况,目前,黄河干流兰州段全长150.7公里,其中城区段(西固区西柳沟至城关区桑园峡)河道长47.5公里,共有河岸线95.044公里,除22.364公里的天然陡坡不需防护外,目前已建成河堤56.92公里,仍有未建河堤15.76公里,城区段设防标准为百年一遇,对应流量6500立方米/秒;农林段(西固区达川乡岔路村至西柳沟、皋兰县什川镇和榆中县青城镇)河道长度103.2公里,近年来累积修建河堤仅22.3公里,除部分陡坎不需要防护外,尚有43.47公里河岸无任何防护设施。
在对隐患点的排查工作中,仅黄河兰州城区段左、右两岸,便发现了82处河堤隐患点,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堤顶高度不足、河堤基础冲刷损坏严重、河堤坍塌、河堤建设不达标,甚至完全无河堤防护等方面。
5月14日,记者跟随甘肃省水电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对黄河兰州城区段部分重要隐患点进行了实地踏访。
在2012年洪水中垮塌的北滨河路河湾段100米河堤,至今未能恢复原状。在当年的应急抢险工作中,采用抛石护脚加沙袋挡墙的方式进行了简单处理。至今为止,此处百米河堤依然是由沙袋与石块组成,垮塌的河堤游览道也未能及时修复。
在南滨河路通渭路码头附近,河堤游览道的一拗口处,由于年久失修,一处长约5米的河堤发生垮塌,此处河堤不仅未能及时修复,而且演变成了一处供游客、行人由游览道步行至河滩地的通道。
“近年来,河堤垮塌、裂缝的事件不胜枚举,其原因不仅仅是河水冲刷和年久失修。”一位水利行业的知情者透露,由于黄河兰州段河堤未统一规划建设,都是陆陆续续建成的,深埋地下的河堤,其排水措施是否安全、有效,也实在难以一一考证。
“但美中不足的是,在城关区南滨河路宋家滩段,一段一直未能修建的河堤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列入此次防洪治理项目。”
2014年5月21日,黄河干流甘肃段防洪治理工程正式列入全国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范围当中,防洪治理工程正式升级为水利工程。
5月14日,在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记者了解到,《黄河干流甘肃段防洪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与《黄河干流兰州段防洪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早在2012年便已研究设计完成,2014年6月,两项报告及七个配套专题报告,均已通过了国家水利部水规总院与国家发改委的审查,项目整体估算投资17.45亿元。
截至2015年5月,国家环保部正在对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查,预计今年年内将完成国家的各项审批手续,并在年内开工建设。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马峰工程师告诉记者,初步方案的审查工作由甘肃省发改委负责,待国家各项审批完成后,大约两周时间便可以开始进行该项目的招标,以及施工图的设计工作。
据介绍,在此项工程中,甘肃兰州城区段防洪治理工程计划新建河堤14.56公里(其中北岸4.9公里,南岸9.66公里),新建护岸4.8公里(其中北岸3.8公里,南岸1公里),维修加固加高河堤37.516公里(其中北岸14.255公里,南岸23.261公里)。同时,该工程设防标准为百年一遇,设防流量6500立方米/秒,堤防工程级别为1级;农林段防洪治理工程新建护岸12.549公里,维修加固河堤6.071公里,设防标准为十年一遇,设防流量5640立方米/秒,堤防工程级别为5级。
“但美中不足的是,在城关区南滨河路宋家滩段,一段一直未能修建的河堤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列入此次防洪治理项目。”马峰工程师谈及至此,略显遗憾地说道。
据记者了解,2003年年底,在兰州黄河河堤防汛工程和607#市政道路拓建工程中,曾规划建设兰州黄家滩河堤工程、营门滩河堤工程、滩尖子河堤工程、宋家滩西段河堤等四段河堤改造工程,新建河堤全长9133米,计划于2004年8月竣工。但由于宋家滩西段河滩中小炮楼群无法拆除,导致宋家滩一段470米的河堤无法顺利建设。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魏熠工程师介绍,由于宋家滩段堤防工程为已批复且经公开招标实施的建设项目,无法重复立项,所以至今为止,该段也未能列入黄河干流兰州段防洪治理工程。
“通过生态建设,减少入黄泥沙,通过工程建设调洪能力,加强护岸保护,黄河洪水就会为黄河服务。”
兰州市城建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张国庆对于此次黄河兰州段防洪治理工程给予了肯定。他表示,虽然近60年来黄河上游先后建成了一批具有多年调节或年调节功能的大型水库,重点河段修建了堤防工程,但针对黄河干流甘肃省段来讲,防洪设施建设依然十分落后。为保障黄河甘肃段沿河两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实施黄河干流甘肃段防洪治理工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仅仅建设河堤、护岸、护坡是不够的,防洪治理工程也要防患于未然。”黄河水利委员会上游水文水资源局一位水利专家表示,开展黄河防洪治理工程,河堤、护岸、护坡的建设质量是必须保证的,同时,为了保护黄河的最后一道防线——河堤,免受水流、风浪侵袭和冲刷,在项目实施完成后,应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无论是政府行为,还是个人行为,都应严禁在黄河两岸进行采砂作业,切实保护建设完成的护岸、边滩。”对于未来黄河防洪治理,该专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众所周知,天然河道的形成是水流与河床相互作用的结果,而河道中的边滩对河床的演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未来保护边滩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固滩维护的方式,顾名思义为加固河道边滩,利用河道疏浚的弃土塑造、规顺、加固河道边滩,改善河道的水利条件。如果边滩在洪水或人工采砂中遭到了破坏,也可利用固滩的方式使其逐渐恢复。
“通过生态建设,减少入黄泥沙,通过工程建设调洪能力,加强护岸保护,黄河洪水就会为黄河服务。”该专家提出,黄河洪水具有双重性,洪水成灾是坏事,但洪水又是维持正常行洪河道的重要保证,如果洪水没有正常的流路,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近年来,黄河下游河道萎缩,其原因主要是黄河水越来越少,挟沙能力降低,大量泥沙无力入海。所以说,黄河洪水并不可怕,只要尊重客观规律,加大生态建设和工程建设力度,就可以让兰州这座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不愧对母亲河的偏爱。
文\图 本报记者 刘有中
新闻推荐
黄河在黑山峡内流淌 营坪村内的长城遗迹,有人认为它就是秦长城 古老的长城已经变羊圈 村子里保存的明长城 老门楼上的砖雕,隐含着耕读传家的寓意 老门楼上的砖雕,隐含着耕读传家的...
皋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皋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