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院是生员、贡生、监生、荫生等参加乡试,考取举人的场所。各省乡试往省城举院举行。清光绪前,甘肃和陕西合闱,两省士子均去设在西安的陕西举院参加乡试。由于路途遥远,给甘肃士子前去应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为,当时的甘肃省辖今宁夏全区,青海河湟地区,新疆乌鲁木齐、哈密一带以及今甘肃全省。离西安最近的庆阳、平凉、天水、武都一带,也得走八九百里,兰州一带得走一千多里,河西一带得走三四千里,乌鲁术齐一带得走五六千里。参加一次乡试,来回少则一两个月,多则三四个月。所需费用少则数十两银子,多则一百多两银子。交通和经济的制约,使甘肃有能力参加乡试的士子,只有十之一二,绝大多数士子皓首穷经,无法乡试,而饮恨寒窗。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奏请甘肃乡试与陕西分闱,在省城兰州举行。经清廷批准,前刑部主事媵烜、道台曹炯等甘肃汉回士绅联名上书,在兰州城西北郊外海家滩于光绪元年(1875年)建成甘肃举院,光绪十一年(1885年),陕甘总督谭钟麟增修。其地盘纵140丈,横90丈,外筑城墙,内建棘闱。甘肃举院中心建筑物为至公堂;堂西为明远楼;南北为考试的号舍,可容纳4000人;楼西为龙门,为三连门,系大门;至公堂东,依次为观成堂、衡鉴堂、雍门、录榜所;其南北两侧为考官的办公场所。整个甘肃举院建筑群气势恢弘,主次分明,功能齐全,能够商效推动考试机器的运转,为甘肃选拔人才。
陕甘合闱时共取62名举人,但绝大多数录取的是陕西士子,因为他们尽得天时、地利之便。分闱后,左宗棠奏请甘肃取40名,朝廷只批准30名。光绪二年(1876年),左宗棠奏准再加10名。自此每科乡试,甘肃可考取40名举人。其中特设回族举人1名,这样每科至少能考取1名回族举人。
明远楼高三层,居高临下,全闱内外形势悉在眼中,监临、监试、巡察官,登楼眺望,稽察士子有无私相往来,及执役人等有无传递关通之弊。1919年,刘尔忻将举院移至五泉山,改名为万渊阁。至公堂是监临(用大员监临,以纠察关防总摄闱场事务)、外帘官(在考场提调监试的官员)办公的处所。甘肃学院(兰州大学前身)改为礼堂,保存完好,9间,青砖砌墙,巨木桁梁和过梁,歇山顶,简瓦盖面,建筑面积800平方米。门楣上悬左宗棠书“至公堂”匾。门两侧悬左宗棠撰书楹联日:“共赏万余卷奇文,远撷紫芝,近搴朱草;重寻五十年旧事,一攀丹桂,兰趁黄槐。”上联写批阅试卷,选拔人才(紫芝、朱草),不使人才埋没;下联左宗棠回顾自己的科举道路的坎坷不平:“一攀丹桂”,写他只参加了一次乡试就中了举;“三趁黄槐”,说他会试三次都名落孙山了。
至公堂东为观成堂,此为外帘官办公处所。悬陕甘总督谭钟麟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监临举院时撰书的匾联日:“秦陇分闱以后,坐聚教训,偻指十年,几番星使披罗,得士期为天下用;国家吁俊之序,经策诗文,扃门三试,休道风檐辛苦,吾曹亦自个中来。”上联回顾甘肃设立举院十年来为国家选拔人才的过程;下联从乡试的考试程序(考三场。考“四书”、“五经”,代圣人立言,即八股文、策论、试帖诗)写到自己也是通过乡试考中举人再考中进士的,用以激励考生。观成堂东为衡鉴堂,为考官校阅试卷与各官办事之所。光绪元年(1875年),左宗棠书“衡鉴堂”匾,考试官、湖广道监察御史刘瑞祺撰书楹联曰:“丹綍新承文治启千秋运会,朱衣默鉴辛勤念三载功夫。”上联写皇帝下诏同意陕甘分闱,意在长期实行文治;下联写考官要秉公阅卷,因为试子苦读多年,才能参加一次乡试。
光绪元年(1875年)秋,在新建成的甘肃举院里进行了陕甘分闱后的第一次乡试,与试者三千人。左宗棠以监临身份入闱,在至公堂监察考试。思贤若渴的他曾经踏着月光散步,仰天默祷:“乡试为国求贤,安维峻考中第一名(解元),恐怕没有问题吧?”到了发榜时,从第六名唱名,一直唱到最后一名,都没有安维峻的名字。左宗棠有些不自然了。然后又从第五名倒唱上去,当唱到第二名亚元时,还是没有安维峻的名字,左宗棠真有些坐不住了。最后当他听到第一名解元是安维峻时,不禁抚髯大笑说:“宗棠的老眼还不算花吧!”
安维峻,字晓峰,甘肃秦安人。他是兰山书院的学生,其老师就是兰州进士吴可读。安维峻勤奋读书,有才识胆略,深得左宗棠的赏识。左教导他要摆正读书与科举的关系:“读书当为经世之学,科名特进身之阶耳。”这使安的胸襟大为开阔。安在读书时家境贫寒,左每年底均寄银资助。光绪六年(1880年),安维峻考中进士,十九年(1893年)转为福建道御史。次年,甲午中日之战中国战败和议起,安上书弹劾李鸿章和李莲英,并直指慈禧太后。其《请诛李鸿章疏》中写道:“窃闻和议之说出于皇太后,而太监李莲英实左右之。皇太后既归政皇上矣,复遇事牵掣,何以上对祖宗上天之灵,下对天下臣民?夫李莲英是何人斯,敢干朝政乎?”其胆量之大,言论之激烈,性格之憨直,青史少见。慈禧大怒,将安革职,发送张家口军台效力。安维峻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释还,三十四年(1908年)在兰州主编《甘肃新通志》,宣统二年(1910年)出任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前身)总教习(校长)。
在规模宏大、雄伟壮观的甘肃举院里,从光绪元年(1875年)至二十九年(1903年)共选取了681名举人,赴京会试,至三十年(1904年)共考中进士116名。其中著名进士除安维峻外,尚有编纂《重修皋兰县志》的张国常、求古书院山长天水刘光祖、重修五泉山的刘尔忻、兴办实业的河州邓隆等。由此可见甘肃举院所举人才对当地乃至全国影响之一斑。
安维峻的老师吴可读曾为甘肃举院撰长达192字的楹联曰:
二百年草昧破天荒,继滇黔而踵湘鄂,迢迢绝域,问谁把秋色平分,看雄关四扇,雉堞千寻,燕厦两行,龙门数仞,外匆弃九边桢干,内勿遗八郡楩楠,画栋与雕梁,齐焜耀于铁马金戈以后,抚今追昔,饮水思源,莫辜负我名相怜才,如许经营,几番结撰:
一万里文明培地脉,历井鬼而指斗牛,翼翼神州,知自古夏声必大,想积石南横,崆峒东矗,流沙北走,瀚海西来,淘不尽耳畔黄河,削不成眼前兰岭,群山兼众壑,都奔走于风檐寸晷之中,叠嶂层峦,惊涛骇浪,无非为尔诸生下笔,展开气象,推助波澜。
上联写康熙五年(1666年)自甘肃从陕两划出建省两百多年来,到同治间陕甘分闱,对于广阔的甘肃来说,实属破天荒之举;接着写甘肃举院宏大的规模,希望当局公平选拔人才,勿使遗漏;末写左宗棠创设举院的惠政。下联写甘肃的星野、雄奇的形胜及兰州秀丽的河山,这一切将汇集考生笔下,做出气势不凡的文章,以备国家选拔。这幅长联典雅丰赡,高度概括了甘肃举院的设立对甘肃文教事业发展的巨大意义。
记者 童微 据邓明著《兰州史话》整理
新闻推荐
A08 2015年3月11日 星期三广告鑫报教育·招生·培训·家教广告...
皋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皋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