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
城隍庙简称隍庙,位于张掖路中段街北。庙内所供奉的城隍爷是汉朝大将纪信,据史料记载,始建于北宋。现在的兰州市工人俱乐部,就是原先的府城隍庙,为清乾隆三十一年(1767年)“通省官绅捐资重建,后两年始成,原为忠烈侯坊”,是一座四进庭院式的古建筑群。牌楼由节园颜妃墓前的遗阡牌坊改建而成,二门顶部建有戏楼,楼前辟有花圃,门内建有享殿5间,左右为钟楼和鼓楼;享殿后面是正殿,左右长廊分列六属城隍及曹官祠、山神土地祠,在剩余的长廊空壁上绘有以纪信捐躯荥阳为内容的壁画;最后是客堂,两侧附有眼光、痘疹二祠。在东西两边的长廊罩还嵌有许多碑记。城隍庙历史上屡遭火灾,重复修缮,是兰州道教活动的场所。
玄妙观
玄妙观建于宋朝,元、明、清时都曾修缮重建。前殿玉清官,后殿两层,上层为清明阁,内供玉皇大帝和玄武大帝;下层有木制八封轮,高三层,上刻九星二十八宿诸星及其他神。明肃王把玄妙观重修了一次,并改为东华观,是兰州地区正一道士活动的场所之一。
天齐庙
天齐庙也称东岳庙,明洪武初年创建,位于今张掖路64号、70号,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肃藩淳化王重建,并撰《重修东岳天齐庙记》碑碣。天齐庙为祭祀泰山神东岳天齐大帝而建,故名,占地1420平方米,前、后两进院落建筑,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过厅、大殿、后殿,东、西两侧为厢房。相传,唐代院内就有建筑,并栽植唐槐一棵,文成公主进藏途经兰州,曾在这棵槐树上拴马休憩。唐槐树径为5米多,树冠宽15米,高20多米,枝叶繁茂,绿阴婆娑。树干苍老盘曲,形似卧龙,树冠茂盛如盖,经千年而不衰,是庙内最奇特的景观。夏季逛张掖路的人多到这里来避暑乘凉,十分惬意。1996年,天齐庙移至徐家山公园。
明建文元年(1399年),明肃王在张掖路北面建肃王府,在王府的东花园(山字石)修建了凝熙观洞府、奎星阁、斗母官。
清时,肃王府变成了总督衙署,改朝房午门为辕门。历任总督、巡抚都捐俸银建寺修庙,对张掖路前朝所修之庙都进行整修、重修,有的还给各庙购置地产,选拔有名望的道长和高僧主持庙务。清时的署衙感到明时的肃王藩署太大,就在山字石修了关帝庙,在大众巷修了三圣庙。左宗棠在戎马倥偬之中,在节园(现兰州市委所在地)里修了一座忠烈祠。所有这些修在张掖路上的寺庙合起来超过了十座,每隔数百步最多千步,就有一座寺庙。
旧时张掖路为什么有众多的寺庙?主要是因为这里地理位置好,是金城的闹市区。从唐朝开始,接着是明、清的肃王、总督、巡抚各级官吏解囊赞助,兴建寺庙。值得一提的是,乾隆时在重修洞天寺(山字石)石洞诸处暨创塑观音等像时,由一个诰封一品夫人康门侯氏率信女l3人脱钗环捐资修建。此事刻碑立在洞隅,现碑存于兰州市博物馆。在大官及其夫人们的倡导下,各级官吏、士绅也不甘落后,紧接着山陕会馆的商民纷纷起来,在山字石又修了一座规模比张掖路西北侧(现中山宾馆所在地)的新关帝庙要大几倍的新关帝窟。《皋兰县志续志·古迹·山字石》载:“乾隆四十年后……修三官阁、药王庙、关帝庙……”重楼叠阁,栋宇宽敞,金碧烂然,为一郡巨丽。”这证明商人们也乐意于修庙,以博取当地人民对他们的好感。到了清末兰州已有百座寺庙,差不多每条街每个村庄都有寺庙存在,庙在人的生活里也成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完)
记者 童微整理
新闻推荐
兰州因光照充分,昼夜温差大,所产瓜果以糖分充足、营养丰富而著称,历来就有“瓜果城”的美称,瓜果收入一直是兰州农民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早在明代兰州就有经营果园的记载。兰州果园主要分...
皋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皋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