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皋兰新闻 > 正文

零度关注 守望在都市街头的瓜农

来源:兰州晨报 2013-07-29 13:48   https://www.yybnet.net/

阴雨连绵,天气清凉,瓜摊清冷无人问津。本报记者 张军 摄

“年年岁岁瓜相似,岁岁年年价不同。”皋兰瓜农杨度今年依旧用他的四轮车拉着西瓜来兰州城区出售。在他与瓜为伴的日子,也有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

没有生意,也没有人闲聊的时候,杨度只有在烈日的炙烤下煎熬。

7月15日正午,在大众巷一隅,停着一辆泛旧的浅白色四轮农用车,半车还未卖掉的西瓜,遮挡在几把破旧的遮阳伞下,车旁站着位穿灰白短袖、深黑色裤子的“中年人”,不时打量着过路的行人。干涩的嘴唇在骄阳下已经裂开皮,被汗水浸湿的发丝,紧贴头皮,整个儿像一幅油画。

“你看着像学生,还是学生好啊。”杨度猜测记者的身份。今年38岁的杨度是皋兰县人,在大众巷的这个角落连续卖了6年瓜,每年到了瓜熟季节,他都会来这个老地方卖西瓜,与附近的居民商贩早已熟悉,没有生意的时候,常常互相问候闲谈,小到柴米油盐,大到国计民生,在闲聊中打发没有生意的时间。

没有生意,也没有人闲聊的时候,杨度只有在烈日炙烤下煎熬。“每天两次下班时的生意最好,晚上也还凑合,人最少的是下午三四点的时候,太阳又毒,把人晒得没处躲,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盼着天赶紧黑。”杨度说。但即便是这样,他还是希望天气能再热一点:“天气越热,西瓜就越好卖。天阴或下雨,买瓜的人也就少了。”

对于杨度来说,一车西瓜,就是全家人一年的辛苦血汗,如果瓜卖得不好,全家人这一年的经济收入就大打折扣了。杨度家里的地是旱沙地,不好种其他农作物,最适宜种西瓜,“旱沙地种出的西瓜个大、瓤沙、甘甜,但种西瓜远比种小麦辛苦得多”。

“种西瓜雇不到人的时候,只有我和老婆两个人起早贪黑去干活,特别辛苦。”杨度感叹,吃西瓜的人很多,但是知道西瓜是怎么种出来的人除了瓜农之外,也就鲜有人知了。

在村里的瓜农中,高中毕业的杨度和大专毕业的妻子算是学历最高、最有文化的了,说起自己的种瓜经验,杨度侃侃而谈,神情里有着细微的得意和自豪。他说种瓜之前,首先要把西瓜种子在20摄氏度左右的水里泡好,然后给土地里铺沙子。通常来讲,新沙地出的西瓜比老沙地的要好,老沙地由于常年种瓜,营养成分已渐渐耗尽,而要给瓜地铺上新沙子,劳动强度很大。

“一亩地至少需要铺50车沙,有时候为了使西瓜长得好点,一亩地铺个六七十车沙都是有可能的。”杨度说。这些沙都是他从其他地方买来的,买沙的费用与运载沙耗费的运费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还不算人工费用。

“有一些账是不敢细算的,算一下就觉得这样的劳动都成了徒劳。”杨度说。

铺好沙子后,将泡好的种子埋在旱沙地里,最后压上地膜,这样才算西瓜播种好了。杨度说,西瓜在花谢后开始结果的时间,非常需要一场充足的雨水。如果雨水不充足或者直接干旱,那就惨了。

“每年种瓜的季节都在想,会不会缺水啊?西北地区常年不是大旱就是降雨量超出作物所需,所以包括西瓜在内的一些农作物难得有个好收成。

“西瓜真的不好种,我们这些瓜农也是没办法,没有选择。”杨度无奈地说,“要是计算成本,一个西瓜的成本就上去了,但是我们只能随行就市,所有的劳动付出,面对市场,有的时候只能忽略不计。”

物价上涨使得种瓜的成本上升不少,比如肥料、地膜,都在涨价,而请人帮忙的工钱更是比往年高,往年80块钱一天,现在就要120元左右。最令他头疼的还是瓜的销售现状,花了那么多人力、物力、财力,瓜却很难卖出去。

卖瓜的辛苦,丝毫也不逊于种瓜的艰辛。

虽然没能上大学,杨度依旧习惯每天读书看报,甚至卖西瓜的时候也看,卡耐基的书、拿破仑的故事……

今年7月,兰州并不像往年酷热难耐,走进大众巷,一车车垒得高高的西瓜与站在车旁的瓜农等待顾客的光临。但连续几天阴雨连绵,气温骤降,同时也打湿了杨度的心。

杨度家今年种了8亩西瓜,总产有1.2万多斤,但现在连一半都没有卖出去。这次他开车拉了近3000公斤西瓜从皋兰县城来到兰州城区,截至7月15日已在兰州风餐露宿13天,而他车里的瓜,却还有三分之一没卖掉。

无论是阴雨天气,还是烈日骄阳,杨度白天守在瓜车旁,晚上则睡在自己的驾驶座上。饿了就去附近的小摊随便吃点,“牛肉面是现在最便宜的面食了,几乎天天吃牛肉面,把人都吃烦了。”“每晚睡在驾驶座上就十分想念家里的大床,又想到一车西瓜还没卖掉,心里就特别感伤。”杨度的话语中不时地会冒出一些听起来文绉绉的词语,让他和其他的瓜农有了一些不同。

“我很喜欢看书的,当年我还考进了皋兰一中呢,但高考只考了400多分,没能上大学。大家都觉得我能考上大学,但最后没考上,后来因为家里条件不好,也没去复读,这就是命啊。”

虽然没能上大学,杨度依旧习惯每天读书看报,只要有时间他都会选择看书,甚至卖西瓜的时候也看。他喜欢看卡耐基的书与拿破仑的故事,“因为这些书与故事很励志,特别是卡耐基的书,对一个人的成功有很大的帮助。”“鲁迅的书我也很喜欢看,因为他的书很具有批判精神。”

说这些话的时候,似乎很难把他当作一个自产自销的瓜农。

瓜农和大学生,高考无疑成了杨度如今苦守在烈日下卖瓜的一个转折点。高考前,他憧憬着自己能考上一所好大学,毕业后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每天朝九晚五地上班,下班后还可以看看电影、看看书,去公园散散步。没想到最终高考落榜,他只能去各地打工,也做过一些小本生意,但仅仅能维持生计。在这样零碎的忙碌中,时间一晃几年过去,他与大专毕业的巧玉自由恋爱,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婚后生了一个儿子,已经10岁,上小学三年级了。

婚后为了养家糊口,杨度开始了以种瓜维持生计的日子。十多年前他是孤身一人的打工汉,一人吃饱全家不愁。现在,他必须与妻子精打细算每天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支出,甚至都想到了儿子日后上大学的学费。他曾经羡慕通过上大学参加工作的同学,但现在则是踏踏实实地与妻子种几亩地安心度日。

“刚开始种瓜的时候也不甘心,想去做点什么事,现在只想好好种瓜,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地过日子,老婆孩子都有了,还折腾什么呢。”

杨度的愿望并没有实现,在来到城里卖瓜的第13个晚上,仍然没能把瓜卖完。

杨度的卖瓜收入一般用在一家人的日常开销上,给儿子交学费、买保险、衣服等。杨度打算再种几年瓜,等沙地老化了就去想别的办法谋生,不再种瓜了。“孩子慢慢长大,读书的费用越来越高,靠种瓜是供不了他啊。”杨度长叹一声。

卖瓜不仅要经受风雨、酷暑的考验,还要跟众多不同的顾客打交道,遇上比较挑的主儿,很难将一个瓜顺利卖出去。“有时候挑西瓜的质量,有时候讨价还价特别磨人,这都没错,但太挑了,总让人心疼。”杨度说。有些人讨价还价了半天,终于要称好算价了,突然就不要了。而有的顾客讲价的时候特别较真儿,虽然一斤西瓜少一角钱听起来也不是个大数目,但这样的顾客多了,损失自然就大了,何况像今年这样的收成与天气,本来就是赔本的买卖,几乎赚不了什么钱。

即便是这样的行情,还是得赶紧把瓜卖掉,有时候就顾不了那么多,顾得多了,瓜卖不出去烂了,就成垃圾了,卖少总比卖不出去好。

杨度的妻子每晚都会打电话来嘘寒问暖,让杨度一脸的幸福。提到儿子,杨度突然眼前一亮。“我儿子很聪明也很听话,每次在电话里听到儿子的声音,就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

杨度告诉记者,附近与他一起摆摊的这些瓜农同样也是风餐露宿,车就是自己的家,车里的西瓜就是自己一年的收入。

“只有在卖瓜的时候,才能感觉到种瓜的辛苦实在算不上什么。”杨度感叹。今年的西瓜没有去年卖得好,杨度去年同样种了8亩西瓜,净收入就要3万块钱,而今年则最多净收入1万块钱左右。

午后的太阳开始毒辣,尽管是在遮阳伞下,杨度的额头上还是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不时地搓一搓被晒疼的胳膊,满怀期望地望着路上来往的行人,好不容易等到有人过来看瓜,却只在西瓜上敲了几下转身就走了,杨度有些失望,但很快又把目光落在更远处的行人身上。

3个多小时一共卖出了近10个瓜,杨度的脸上也有了笑意,旁边的熟人起哄要吃西瓜,老实憨厚的杨度说:“成呀,只要我的西瓜卖得好,给你们吃几个都没问题。”

日渐西斜,杨度开始对即将到来的下班高峰期满怀希望:“今天天气热,有戏。盼着赶紧卖完,我也就回家了,再不遭这罪了。”

杨度的愿望并没有实现,在来到城里卖瓜的第13个晚上,瓜仍然没有卖完。夜色渐浓,剩下的半车西瓜孤寂地立在热闹非凡的街市,在烈日下辛苦了一天的瓜农杨度脸上满是灰尘,嘴唇干燥依旧。

■本报实习生 张彩兰 记者 赵莉

新闻推荐

记者武永明经过基层推荐网络投票公示专家评审评

本报讯(记者武永明)经过基层推荐、网络投票、公示、专家评审、评委会审定等程序,省教育厅首次组织的“陇原师德标兵”及“陇原师德先进个人”评选日前揭晓。同时,省教育厅首次在全省组织...

皋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皋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零度关注 守望在都市街头的瓜农)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