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皋兰新闻 > 正文

3元钱能干什么? ——皋兰县“一村一品”文化精品工程透视

来源:甘肃日报 2013-05-09 21:59   https://www.yybnet.net/

核心提示:

从2009年起,皋兰县按照农民年人均3元钱的标准,将“一村一品”文化精品工程创建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直接用于支持基层开展文化活动。30多万元虽然不是大数目,但作为兜底保障,也被称为农民的“文化低保”。就是这笔“文化低保”,搭起了农村文化繁荣的舞台,逐渐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农民自办”的经费筹措机制,“一村一品”群众性文化精品创建工程在皋兰开花结果。

本报记者  吴梦寒 

3元钱能干什么?吃不了一个“牛大碗”,打不了一趟出租车,但是在皋兰县,却打造出了一席农民的文化盛宴。

2009年,皋兰县启动“一村一品”群众性文化工程,按照“有组织、有阵地、有队伍、有活动、有经费、有特色”的要求,在全县所有行政村、社区分层次、分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实施和推进,并将农民年人均3元钱的文化活动补助纳入县财政预算,县财政每年支出30多万元用于农村文化补助。

“把观众变成演员,把看客变成主角。”这不起眼的“3元钱”,从此铺开了皋兰县农村公共文化消费的低保之路,改变了一个个小乡村的文化生态和村民们的精神状态。

酥饼摊上的提琴手 

5月6日,皋兰县县城繁华路段,64岁的魏兴年推着个小车卖酥饼。 

“3元一个,两个6元。”魏兴年麻利地收钱、取饼。今天的生意特别好,正值中午,来买酥饼的人络绎不绝。而闲下来的时候,魏兴年就会拿起摊子边儿上搁的小提琴拉上一曲。“拉得最好的曲子是《洪湖水》,上次上电视拉的就这首曲子。”魏兴年说。

魏兴年在这卖酥饼有年头了。但最近,魏兴年“火”起来,却是因为拉小提琴。“周围的人知道你拉琴吗?”“知道,他们是从电视上看到的。”魏兴年说起来,声音都透着自豪。

魏兴年,自小就爱小提琴,上世纪70年代时买了这把琴,开始学。但是后来为生活所迫,他放弃了拉琴。那个时候,吃饱肚子比艺术爱好重要得多。魏兴年的小提琴这一放,就放了30多年,直到石洞镇庄子坪村业余艺术团成立。

2009年,皋兰县启动“一村一品”群众性文化工程,农村文化第一次吃上“财政饷”。庄子坪村村民杨增东和哥哥两个人,拉起一队人马,组起了村民业余艺术团,吹拉弹唱地“玩”上了艺术。慢慢地,村里爱好艺术的人也都聚到了艺术团里。不论农忙农闲,每天晚上,村委会大院里人声鼎沸,弹的弹,唱的唱,舞的舞,热闹非凡。

看到这幅镜头,2010年,魏兴年也忍不住拿出了尘封已久的小提琴。这两年,他跟着业余艺术团还登了好几回大舞台,上了好几回县电视台的节目。“观众最多的一次,是建党90周年在县上的名藩广场演出,上千人观看呢。”魏兴年说。

现在魏兴年有事没事就拉上几曲,不仅是个消遣,更是艺术的享受。

农民自己办春晚

“龙走了,蛇来了……”央视春晚在电视上热热闹闹地闹新春,而庄子坪村委会大院内,农民们的春晚也毫不逊色。“农民手里有了钱,重大事情记心间;第一供娃把书念,第二还想搞基建……”集体快板《我来说说十八大》说出了农民们心声。

从去年腊月起,庄子坪村委会大院内天天都这么热闹,几个村民就是一台戏。进了农历正月,皋兰县的春节文艺展演就拉开帷幕。名藩广场上,村村寨寨的文艺晚会一台接一台。

2月20日上午,正是庄子坪村业余艺术团的演出。

“快快快!换服装!”55岁的张明华这次有3个节目,其中豫剧《朝阳沟》选段可是她的传统曲目。张明华说,“饭可以不吃,歌不能不唱。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就上文化大院来唱歌跳舞。就是手底下干着活,嘴里也唱着歌,背歌谱记歌词。”

48岁的魏春荣,是皋兰县四中的老师。本不是该村村民的她也加入了艺术团。现在,爱跳舞的魏春荣,还时常担任村民们的舞蹈教练和编舞。

从乡村走出的农民,走上了艺术的殿堂。大婶们跳起了《大地飞歌》,姑娘们跳起了《西班牙女郎》,乡村模特队还上演了一场“乡村服装秀”。

后来,不知谁唱错了一句,台下更是欢声雷动。这是农民自己的演出,身边人演身边事,没有正经八百的阵势,没有板起面孔的说教,文化以最乡土、最亲切的形式出现。村民魏至华说,这是咱自己的节目,就是爱看。

“现在,业余艺术团大型演出一年能演十几场。有的人农活忙,宁肯不吃晚饭也要来排练。许多人把以前打牌喝酒看电视的心思都用在了活动上,大家的精气神明显积极向上了。”艺术团团长杨增东说。

不仅仅在庄子坪村,眼下,“一村一品”群众性文化精品创建工程已在皋兰县开花结果。水阜鼓子村、铧尖太平鼓村、彬草象棋村等一批特色文化示范村相继涌现,乡土文化表现出了强劲的生命力。

参与式文化保护最实在

兰州鼓子,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据水阜乡金城古乐兰州鼓子艺术团团长宋辉祖介绍,现在会唱兰州鼓子的人不足300人,原本五大流派,现在仅存其三。关于保护,他认为,除了政府的大力推动和规范外,村民的参与和传唱非常重要。

参与式文化保护最实在。艺术团目前共有正式成员65人,农闲的晚上大伙就会聚到一块唱鼓子。水阜乡水阜村村民张转德姐妹,就是兰州鼓子的爱好者。“一天不唱,心里不舒坦。”张转德说。

2月20日,又是艺术团的活动时间。“旭日东升,南湖游船红……”张转德跟着大伙儿一字一句、一板一眼地起调、转韵,十分认真。原本,张转德唱的是现代曲目,最近开始学古韵唱传统曲目。按宋辉祖的标准,这才进了鼓子的“门”儿。

72岁的仲东位,已经唱了50年鼓子,给大家表演了一段排调,一亮相就赢得了满堂彩。

张转德说,姐姐张转琴前几年也爱唱。她家开了个磨坊,白天磨面是个“面人”,晚上擦粉和大家一起唱鼓子,就是“粉人”。今年,因为儿子要考试,张转琴到县城陪读去了,不然铁定在这儿唱呢。

有了“一村一品”群众性文化精品创建工程的专项经费,水阜乡还在水阜中学开设了鼓子班,专门招收当地小学和初中的孩子,目的就是为了把这项艺术传承下去。

宋辉祖说,原先只是村民自娱自乐的小曲儿,现在有了政府支持,搭起这么大的平台,这是兰州鼓子的春天到了。从装备到群众的参与,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而在参与式文化保护过程中,村民们也得到了传统文化的润泽。

新闻推荐

一个民营企业家的绿色门窗之梦 ——兰州黎明铝门窗工程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发展纪实

邸泽勇与建筑门窗结缘是1986年,当时他在兰州机床厂工作。有一次因工作需要,他机缘巧合地去了沈阳,考察了一家当时具有航空企业背景的门窗厂家。而这次考察,在邸泽勇那颗并不安于现状的心中,种下了自己...

皋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皋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3元钱能干什么? ——皋兰县“一村一品”文化精品工程透视)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