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皋兰新闻 > 正文

晚报驻白银站记者发回的报道晚报驻嘉峪关站记者发回的

来源:兰州晚报 2010-07-01 19:53   https://www.yybnet.net/

晚报驻白银站记者发回的报道晚报驻嘉峪关站记者发回的报道2004年11月,《兰州晚报》白银记者站挂牌

1988年,当时还是市委机关报的兰州晚报,经过8年的发展,已经完全具备了新闻和发行同时向外扩张的条件。经过三县五区宣传部门的推荐和报社的考查,8位作风好、工作扎实、基础好的干部成为第一批本报驻县区记者站站长。

这也标志着晚报已经成为一家立足兰州、覆盖全省的都市大报

在县区设立记者站

1988年,兰州晚报在兰州市三县五区设立记者站,做到了第一时间对全市当天发生的重大新闻无缝隙报道。

随着县区的画面不断在报纸上出现,晚报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鲜活。这批记者,真正把根扎在了县区,贯彻群众办报路线,在特定时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县区设立记者站初期,我们每月都召集会议,对驻县记者进行业务培训,评讲稿件,谈体会,交流经验。通过培训,这些记者很快掌握了新闻的特征,新闻业务素质明显提高,稿件的采用量大幅度提高。”提起当时的驻县记者,时任晚报通联部主任许承安记忆犹新。当时的驻县记者主要承担县区的重点报道、给报社提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发展通讯员队伍、拓宽发行范围等四项任务。

讲述农村新鲜故事

深入田间地头,记录普通老百姓的感人事迹……

一篇篇报道至今让我们依然记忆犹新。

1989年驻红古区记者华永和撰写的《县委书记做广告》一文写当时的县委书记在大会上推介本区的事情,抓住会议的亮点,将其写成了非常鲜活、时尚的新闻。1990年8月1日由当时晚报驻永登的记者白茂万和晚报记者延风、许承安联合采写的《大通河奏起悲壮的歌——记工农兵同心营救遇险群众》一文,真实记录了1990年7月27日发生在永登河桥镇七里村旁大通河沙滩突发大水,22名农民、工人和小学生被困沙滩,驻地部队出动直升机,军民联手成功营救被困人员的感人事迹。

与百姓建立深厚友谊

现任出版中心主任的李旺同志,当时是驻皋兰县记者。几年中,他不但采写了大量的新闻稿件,同时与当地百姓结下深情厚谊。

1991年,皋兰县什川镇长坡村村支书魏永吉,带领村民在一个叫八道湾的荒山上开辟耕地的感人事迹引起了驻地记者李旺的注意。根据当时掌握的材料也能写稿,但是许承安主任还是坚持和李旺深入现场进行采访。他们沿着魏永吉走过的每一条山路,走访了大量的当地群众,采集了第一手鲜活的材料。1991年11月20日,晚报刊登了由记者许承安和李旺采写的《石门峡里创业人》,文章不仅讴歌了新时代村支书魏永吉的先进事迹,还为包产到户后如何大规模搞农田开发提供了一个成功的经验。该文章在全省范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新闻触角伸向全省

2004年8月,兰州晚报再次决定,将新闻触角伸向全省。并在天水、白银、武威、嘉峪关、敦煌等地设立记者站。

1993年,这批驻县记者中的7位同时被调到了晚报,如今这些记者在报社已经全部成为中层领导。

2004年,兰州晚报再次决定,将新闻触角伸向全省,同年8月,选派哈丽娜等8人分赴天水、白银、定西、武威、金昌、张掖、酒泉、敦煌等地驻站开展新闻采写、发行等业务。驻地记者围绕当地的经济建设,弘扬主旋律,讴歌新风范,得到了当地党委和政府的一致好评。随着这些来自全省各地和基层的动态新闻不断在报纸上出现,驻地记者为省城与各地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晚报的“耳朵更灵了,眼镜更亮了”,晚报在全省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迈出的步伐也越来越坚实、有力。

本版图片由晚报记者甘霖翻拍

新闻推荐

夫妻双双被困 命悬高压电塔

仅仅为了一点小事,皋兰县黑石川乡大横村的一名女子一气之下爬上了50米高220万伏的高压电塔,心急如焚的丈夫赶紧也爬上去解救妻子,不料事与愿违,双双被困在高空中。为...

皋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皋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晚报驻白银站记者发回的报道晚报驻嘉峪关站记者发回的)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