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一间不足20 平米的“ 雷锋驿站” 内,活跃着一群大学生志愿者,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际行动温暖、呵护着近千名留守儿童。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记者来到这间充满爱心的“雷锋驿站”,倾听大学生志愿者与孩子们之间发生的温情故事。
“爷爷,敏敏姐姐说我的学习有进步了。假期她陪我一起写作业、画画、出去玩,还做了好吃的给我。我特别开心!”日前,课间休息时,13岁的留守儿童晴晴通过班主任的手机和远在外地的爷爷视频通话,分享着自己愉快的“五一”假期生活。
晴晴的父母因车祸去世,爷爷常年外出打工养家,她从小跟随半身不遂的奶奶一起生活。晴晴口中的敏敏姐姐,是莱芜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三学生王敏。两年前,王敏在“雷锋驿站”的帮扶留守儿童公益项目中认识了晴晴。结成关爱对子后,王敏每周都会写两封信给晴晴,还会抽周末时间去陪晴晴写作业、谈心,一起整理家务做饭,带她去博物馆参观。王敏更用自己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影响、感化着晴晴。通过两年的结对帮扶,晴晴不再是见到陌生人就躲在角落里沉默寡言的胆怯小孩,逐渐成长为爱笑的、愿意主动与人沟通交流的姑娘。
晴晴的爷爷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从小就缺失双亲疼爱的晴晴性格有些孤僻,之前打电话经常是边哭边打,央求爷爷回家陪伴,而现在通话多数情况是她兴奋地介绍和“雷锋驿站”志愿者相处的点点滴滴,笑声也越来越多。
在这个小小“雷锋驿站” 内,上演过很多像王敏和晴晴这样的帮扶暖心故事。“雷锋驿站”创始人张毅告诉记者,目前驿站有大学生志愿者近2000人,经过严格选拔,约一半以上的志愿者入选留守儿童帮扶项目。 每位大学生对接1-2名同性留守儿童,除了定期组织课业辅导外,志愿者们还主动倾听结对儿童的成长烦恼,与他们一起做家务劳动、开展户外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同时,志愿者们还通过向结对儿童的家长、班主任通电话等方式,了解结对儿童的学习、生活及心理状态,帮助其落实学习成长规划。
对于 11岁的小满月来说,有妈妈陪伴是最幸福的事。“我也可以像其他同学一样,吃上妈妈做的饭菜、有妈妈接送上学喽!”在驿站志愿者的帮助下,满月告别了“留守”的日子。曾经,为了偿还满月爸爸生前治病欠下的债,满月妈妈不得不外出打工。 骤然失去双亲陪伴的满月,性格变得暴躁起来,厌学甚至逃学。得知满月的情况后,驿站的志愿者们对他进行了重点帮扶,尽管如此,满月还是天天渴盼妈妈回家。
志愿者们发现,亲情的缺失是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志愿者的帮扶对象里,像满月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为了实现孩子们最朴素的心愿,从去年开始,驿站的志愿者们帮助60 多个单亲留守儿童家庭种植鲜食甜糯玉米。从选种子到种植管理、 采收再到冷藏储存,志愿者们发挥在校所学专长,齐心协力,对这60 多个家庭进行一条龙帮扶。有的志愿者还利用在校所学的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在各大网络平台对玉米进行宣传销售。算下来,种植鲜食甜糯玉米每亩年可增收 3000多元。有了这份收入,许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又回到了他们的身边。
除了对留守儿童进行帮扶,张毅还带领志愿者团队调查、摸排、建档,利用平时公益义卖和社会资助的 26万余元资金,帮扶了487个家境困难的儿童,让5个辍学的孩子重新回到学校读书。不仅如此,“雷锋驿站”还开展了“女童保护”心理援助进校园活动,志愿者团队先后进入莱芜区21所小学、幼儿园,累计讲课261场,受益儿童达两万余名。
“对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进行帮扶,可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同时也能让当代大学生们学以致用,使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都得到提升。今年我们会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困境儿童家长就业技能培训等公益项目,利用职业学院志愿者的所学专长帮助到更多的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家庭,争创全国‘雷锋驿站’示范点。”提起“雷锋驿站”公益志愿的发展,张毅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本报记者张子慧
新闻推荐
山东重工(济南莱芜)绿色智造产业城—中国重汽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项目智能制造生产线(本报记者亓亭摄)编者按区划调整...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