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有序的教师团队
暑假末,伴随着轰隆隆的摩托声,钢城区汶源街道中心中学教师娄西峰刚到钢城区汶源街道北通香峪村刘宁家的大门口,他的家长就热情地迎了出来。泡上消暑的热茶,端上自家的桃子,家长和老师谈起了孩子在假期中的表现。“到水库河渠洗澡了吗?”“每天看多长时间的电视,主要看什么内容的?”“每天做作业的时间?”“帮家长做家务吗?”——一个个看似平常的问题拉近了学校与家长的距离,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准确了解了学生的品行。
今年夏天,汶源中学成立了学生校外成长共同体,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了“包干负责,全员参与”的周末、假期家访,这也是汶源中学的一贯做法。学校通过家访、电访等形式让社会成为课堂,让生活成为教材。
“小家访”弥补“大反差”
魏述磊老师骑车到尚家峪村的王帅家家访时,本想了解一下这个孩子暑假的表现,帮他分析学业水平检测物理成绩不理想的原因。魏述磊一般不会直接责备学生,他问道:“王帅,你能猜到老师为啥来你家吗?”
“因为我物理成绩进步了!”
魏述磊很吃惊,没想到老师眼里不理想的成绩,在孩子心中却是进步,幸亏没有批评他,否则家访就失败了。魏述磊顺着他的话提出表扬,鼓励他还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成绩不好的孩子自卑心理严重,老师的家访被孩子看做“荣耀”,这种“荣耀”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亲经历”唤醒“迷途人”
2017级学生张扬的父亲干些装修零活养家,张扬深受溺爱,养成了任性而为的习惯,曾一拳打断了同学的鼻梁。分管这个年级的副校长吴兆勤到张扬家家访,制定了教育方案,并建议其父亲周末工作的时候带着他去。
张扬去了装修现场后,看到父亲上五楼背沙子和地板砖时吃力的样子,自己差点哭了出来。自己平日花钱大手大脚,还因为打人赔偿了5000元钱,觉得非常对不住父亲。
“真感情”打动“钢铁汉”
学校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王庆义老师负责的学生里,有个叫李力的同学仗着个子高、力气大,经打骂其他同学,自号“钢铁战士”。王庆义找他谈话,了解他的思想状况,一有进步,就及时表扬。
有一次,李力因骑车摔伤没有到校,王庆义买上水果、副食骑摩托车赶了20里山路到他家探望,李力当时就留下了热泪。他的父亲非常激动,非要挽留老师在家里吃饭,相互拉扯时王庆义的上衣口袋都撕开了口子。
从此李力彻底变了一个人,成了一名好学、守纪的学生。
汶源街道地广村稀,多数村落位于山区,只能骑摩托进出。学校的“实效性德育”伴随声声马达一步一步落到了实处。每年的“五四”青年节,学校都会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拓展训练,即“与学生同行”活动,到边远村庄,如龙巩峪村、长胜村等学生家中体验生活,体验学生上学之苦,增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
学校校长秦玲经常说:“地处山区桃乡,我们要让学生了解耕耘的艰辛、生活的压力,培养学生对待困难和挫折的心态、待人处事的方法、感恩的思想等,从而提升道德素养。”(文中学生姓名均为化名)
(本报记者 张蕊 通讯员吴兆勤)
新闻推荐
9月7日,位于莱芜区苗山镇的中铁锻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公司经理刘斌正和工人一起检验出厂产品。据了解,中铁锻造有...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