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莱芜
地方网 > 山东 > 莱芜市 > 今日莱芜 > 正文

好政策吸引人才返乡“淘金”种地“老把式”给儿子“打工”

来源:济南日报 2019-11-13 11:20   https://www.yybnet.net/

卞晓飞(右)与父亲交流种植经验。

“爸,现在天气虽然转凉,但中午阳光仍很强烈,咱俩都多留意一下棚内温度,适时采取措施。”

“好,今天需要浇水吗?”

“不用,多肉植物浇太勤容易烂根。”

……

11月5日,在莱芜区寨里镇卞官庄村,一对父子早早钻进多肉植物大棚,儿子向父亲交待起一天的工作任务。

“时代变了,我年纪也大了,只能给儿子打打工了。”卞良志这位60岁的“土专家”向记者感叹自己“落伍”了。27岁的卞晓飞却说:“父亲是我创业路上的坚强后盾。”

追溯到两年前,卞良志极力反对卞晓飞回村创业。“我家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所以我一直有个信念,就是再苦再累也要供晓飞上大学,走出农村,摆脱农民身份。”卞良志回忆道,他种过玉米、大蒜、姜等农作物,边种边研究如何提高产量、多赚点钱。

卞晓飞不负众望,考入青岛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2014年毕业后应聘去了北京一家公司工作,收入可观。卞良志实现多年的梦,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然而,在卞晓飞的心里一直有个梦,一个关于农村和土地的梦。“从我记事起,爷爷和父亲每天都是起早贪黑侍弄土地。即便再辛勤劳作,一家人的生活仍是紧巴巴的。如何让农民从土里‘淘真金’,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卞晓飞说,他在工作同时,不忘寻找好的农业项目。

经过考察比对多个项目,卞晓飞最终把目光放在多肉植物上。2017年底,他辞去工作回到卞官庄村,承包了1000平方米的大棚种植多肉,进行网络销售。

这对卞良志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不光父亲,亲戚邻里也有人偷偷议论,说我是不是在城里混不下去了。”面对亲朋好友的不理解,卞晓飞没有动摇,反而更坚定做出一番成绩的信念。

万事开头难,创业伊始困难重重,由于技术不成熟,销路未打开,大棚一度处于赔钱状态,资金成了最大的“拦路虎”。“当时父亲心里还有气,但也心疼我,拿出5万元给我应急。”卞晓飞非常感激父亲。

这也给卞晓飞增添了动力。他白天在大棚里养护多肉植物,晚上查阅资料,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

经过半年努力,卞晓飞成为种植多肉植物的行家里手,一颗颗多肉植物长势愈发喜人,网络订单也越来越多,还吸引许多批发商前来洽谈合作。卞良志的脸上也渐渐有了笑容。

“在外行人看来晓飞干的是农活,但实际干的是电商。我现在逢人就骄傲地说,我儿子是农民。”卞良志说,看着儿子事业蒸蒸日上,他这个“老把式”也不甘落后,开始了转型之路:用高科技管理大棚、打印快递单、发快递、学习新型种植技术。如今,在卞晓飞和父亲的共同努力下,大棚里共种植50多个品种、约6万盆多肉植物,年收入近20万元。

对于自己的农民身份,卞晓飞非常认同:“与传统农民相比,新时代农民更注重科技和生产方式的创新。”

随着订单骤增,卞晓飞近期又承包了一个大棚。急需人手,“我首先考虑雇用村里的贫困户,更希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能回村与我一起创业,为村庄发展贡献力量。”卞晓飞说。

过去进城工作,如今返乡种田。卞晓飞选择做一名农民,其实并不是偶然。近年来,各项惠农政策落地、区里对农业人才扶持鼓励,为有农业技能、立志于服务乡村的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吸引着人才返乡,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本报记者杨雪)

新闻推荐

利用天然优势 开发自然景观城岭村靠旅游走上致富路

山清水秀的城岭村小桥、流水、人家,城岭村安卧在青翠欲滴的群山怀抱中,绿树掩映着山村民居,红瓦、白墙、蓝天、白云...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烧杂草引火灾获刑2019-11-08 14:03
评论:(好政策吸引人才返乡“淘金”种地“老把式”给儿子“打工”)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