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鹏泉街道官厂村老年大学时,老人们正在老师带领下做“拍拍操”。这种“拍拍操”节奏会越来越快,年轻人都应接不暇,老人们却反应神速,一点都没有出错。“这种操让老人动手动脑,可以预防老年痴呆。”老师孙翠红说。
除了做“拍拍操”,学校还安排了手语舞、唱红歌、扭秧歌等课程。课间时,老人们还聚在一起,拉拉呱聊聊天。
村里怎么会想起来办老年大学?作为主要发起人,官厂村老年大学校长亓霞告诉记者,老年大学使用的是村里一处公益书屋,晚上孩子们来参加讲经班,白天这里却门可罗雀,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另外,自村民搬上楼房,老人们串门子来回爬楼也不方便了。于是,去年7月,她提出利用公益书屋办一所老年大学。“老人们来这里,彼此也有个照应,儿女出去上班心里也踏实。”亓霞说。
活动场所有了,官厂村义工协会的孙翠红、吕宜芝主动承担起了教学任务。“这些手语舞、红歌,我们义工都会。来这教给老年人,希望他们能锻炼锻炼手和脑,让老人更开心。”孙翠红说。
以前,老人们没事就坐在楼下荫凉处拉呱,如今,老年大学成为他们每天“打卡”的地方。现在,老年大学里有近40名学生,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有的老人住在老村区,离老年大学比较远,但仍阻挡不住他们来上课的热情。“来这里,老师照顾得可好了。”村民亓尚珍说,“你看,这里有饮水机,老师还专门从家里给我们带了茶叶。”
为了让老人在老年大学玩得开心、学得开心,村里利用“日行一善”微信群的捐款给老人们买了一台大音响,还出钱给老人们买小背包、裤子等。“前几天,还领我们去雪野湖旅游了一圈呢。”李庆英说。
官厂村老年大学成立后,还发掘出了很多“宝藏”老人,他们不仅能看孩子、做家务,还能自编一些歌曲。李庆英老人年轻的时候会唱莱芜梆子,村里老年大学成立后,她有感而发,为老年大学现编了一段唱词;刘贵新老人根据《南泥湾》改编了一首歌,夸奖了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官厂村。“这些都是课间时候大家即兴编的,这些老人真的很厉害。”亓霞说。
“在这又唱又跳,很开心,家里要是有事一天捞不着来,还怪急得慌呢。”王福兰老人说。(本报记者 杜娜)
新闻推荐
新华军工纪念馆遗址莱芜战役指挥所全景莱芜战役指挥所旧址新华军工纪念馆大厅元帅碑钢花飞溅,铁水奔流声势浩大的莱钢...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