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莱芜
地方网 > 山东 > 莱芜市 > 今日莱芜 > 正文

民俗文化汇莱东 睹物思乡最动情山里“破烂王”建起博物馆

来源:济南日报 2019-04-23 11:32   https://www.yybnet.net/

谢加泉介绍藏品收藏经历。

4月18日上午,莱芜区苗山镇东邢村一条小胡同内传出阵阵喜庆乐声,在欢快的气氛中,莱东民俗文化博物馆正式揭牌成立。在这一刻,人群中的一个黝黑汉子眼中泛起了晶莹的泪花。他就是博物馆馆长、莱东“破烂王”谢加泉。

谢加泉1963年4月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大口阔,从小就饱尝生活艰辛。小时候没有玩具,他就把用过的火柴盒、烟盒、糖纸收集起来玩耍。1985年起,他开始推着木车四处收购皮毛。在收皮毛的过程中,他发现民间有许多刻着历史印记的物品,比如辘轳碾子、针头线脑、陶罐笸箩、犁杖车轿等生活、生产工具。谢加泉意识到,这些物件虽破旧不堪,但记录着传统民俗文化,十分有珍藏价值。“那时候,我走村串巷收皮毛和人们不用的老物件,村里的人给我起了个名号叫‘破烂王’。”谢加泉笑着说。

常在民间行走,谢加泉征集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在别的地方找不到的东西,在他这大多数能找到。有一年,一影视剧组拍电影需要民俗用品,多方打听之后专程找到了他。渐渐地,谢加泉在“圈子”里有了点名气,到他家里“取经”的客户特别多,大家也都习惯喊他“破烂王”。

2006年,一位老艺人的话让他有了建馆留乡愁的想法。那年冬天,他骑着摩托车跑遍了六七个村庄却一无所获,最后遇到了一位老锔锅匠,在他的帮助和指点下,才如愿以偿,还将其锔锅器具全部送给了他。老人年事已高,身体十分虚弱,“他说这些东西都没用了,没人跟我学,我死了也就没了。”老人的话触动了谢加泉。在寻访、收集老物件的过程中,他痛心地看到,随着一批老艺人逐渐离世,很多传统工艺、技术会很快消亡,民俗文化也会成为无源之水。他感到,保护民俗文化刻不容缓。

从那时起,谢加泉就开始踏上了发掘、收集反映莱东民俗文化的器具、物品之路。他克服重重困难,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寻访民俗物品,收藏织布机、砻子、挑花等民俗藏品,搜集整理大量民俗文献、影音资料。搞收藏,他没有任何经验,在其他藏友的热心建议和信息沟通下,他才慢慢摸到了一些门道,他也从“破烂王”发展成了草根收藏家。

为了搜集散落在民间各地的民俗物品,谢加泉用脚步丈量了大半个中国。“远的到过河北太行山腹地、山西窑洞。”谢加泉说。为了将这些散落民间的民俗物品“带回来”,有时必须下大功夫磨嘴皮子进行游说。

“博物馆的创办全是自掏腰包。有爱好,有情怀,但没有资金是办不了博物馆的。”作为农民不好好养家糊口却“不务正业”,阻力可想而知,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也不计其数,甚至过年都拿不出100元钱给孙子包个红包,但这一切从未打消他保护文化遗产的追求。慢慢地,妻子、孩子也逐渐理解支持他,谢加泉一步步坚持了下来。谢加泉说他对妻子马玉红一直感激不尽。他在外收集物品晚上回家再晚,她也会等着他,给他烧上热饭菜。

天道酬勤。2018年,莱东民俗文化博物馆落成并获得政府批复。博物馆是在最具莱东生活特色的四合院基础上建设而成,由10个专题陈列室组成。围绕晚清及近现代生活场景的演变,用场景再现、图片、文字、实物等表现手段,将莱东地方古旧民居街区风貌、生产工具、交通运输、收获储存、家居生活、风味饮食、传统习俗、乡村工匠等汇集起来,全方位勾画出一幅莱东地区民俗文化全景图。

谢加泉表示,今后,他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完善设施、丰富藏物,为文化传承继续增砖加瓦。 (本报记者 刘华)

新闻推荐

别的大棚西红柿长得歪瓜裂枣,这里的却个个饱满诱人蔬菜之乡:疏果,也要疏人

贺小庄村菜农吴钦连正在采摘最后一茬香菇。田间,菜园。一个西红柿大棚里,空气闷热,几个西红柿秧子上,密密麻麻挂...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民俗文化汇莱东 睹物思乡最动情山里“破烂王”建起博物馆)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