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佃起介绍制作糖瓜过程中用到的箩筐。
“去年一忙完秋就有来订糖瓜的。年前从农历十月十六开始一直忙到腊月二十七,一共做了两万多斤,全都卖出去了。”2月20日,莱芜区杨庄镇陈楼糖瓜老艺人陈佃起高兴地对记者说。
“二十三,糖瓜粘”。腊月二十三祭祀灶王爷是我国很多地区的传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糖瓜正是必不可少的物件。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逢小年吃糖瓜的习俗也为传统节日增添了吉祥的祝愿。
杨庄镇制作糖瓜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糖瓜制作过程繁琐,对天气、温度等都有要求,每年要等到天气开始转凉后,有手艺的人们才开始“组团”制作。今年68岁的陈佃起从20多岁起就跟父辈学着做糖瓜,有着40多年的制作经验。“这个活儿,靠琢磨着干,得用心,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的事儿。”他说。
糖瓜是用黄米、黏谷米和大麦芽等按一定比例混合,经过熬糖、拔糖、成型、粘芝麻等工序制作而成。制作糖瓜不仅费时还非常消耗体力,一般需要8到10人合力完成。看手艺人们做得驾轻就熟,其实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丰富的经验。陈家楼村的糖坊依然沿用最传统的制糖工艺,从熬糖到成品几乎需要一个昼夜的时间。又因为整个制作过程都是纯手工,所以每个环节都要有人盯着,“我们糖坊10个人,做起来分成4个班,轮流转,24小时炉火不能停。一天忙下来能做400多斤。”陈佃起说。
2009年9月,陈楼糖瓜被评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10月被评为“莱芜名吃”,2012年被评为“山东地方名吃”。2015年,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栏目摄制组到杨庄镇进行实地拍摄,拍摄了陈佃起糖坊的糖瓜制作技艺。节目一经播出后,陈楼糖瓜的知名度被再次提升,很多人慕名而来参观购买。小年那天,在山东大学就读的两个外国留学生还专程找到陈佃起的塘坊,参观了他的制糖过程。“以前一年卖个一万多斤就不少,从《舌尖上的中国》来拍摄宣传之后,糖瓜卖得格外快了。”陈佃起说。现在,陈佃起不再外出零售,每年都会提前接到很多批发商的预订,最多的商户一次能订2000斤。
为了保护和传承好陈楼糖瓜的制作,进一步加强各作坊之间的技术交流和生产合作。2011年,陈楼糖瓜研究协会成立,还用地名“陈楼”注册商品为“陈楼糖瓜”,有会员200余人。2012年,陈楼糖瓜研究协会筹资60万元,成立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糖瓜制作技艺”传习所和杨庄镇糖瓜祭灶习俗文化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糖瓜制作技艺,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加强这项百年技艺的传承保护。
(本报记者 亓楠楠刘然)
新闻推荐
近日,在钢城区莱钢集团粉末冶金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高性能合金特种粉末材料二期项目生产现场,这边中频炉正在紧锣密鼓地...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