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莱芜市 > 莱芜新闻 > 正文

本是年货热卖时 村里特产难寻觅庙子村买不着庙子粉皮的背后

来源:济南日报 2019-02-01 11:32   https://www.yybnet.net/

临近年关,钢城区艾山街道庙子村的特产粉皮又到了热卖时节。往年这个季节,小家小户招待客人、企业给员工发福利,都会慕名来买庙子粉皮,然而今年,村里的粉皮作坊却出奇地安静。“10多天前,我们的粉皮就销售一空了,现在每天都来很多订单,但只能等着明年了。”该村党支部书记高传平遗憾地说。

庙子粉皮是庙子村传承了上百年的招牌。传说200多年前,乾隆皇帝撰写《十全记》时,御厨常用庙子粉皮炖鸡给皇帝吃。乾隆爷风趣地说:“没有庙子粉皮炖鸡,就没有朕的《十全记》。”从此,庙子粉皮名声大震,成为朝廷贡品。

从祖辈传下来的粉皮制作技艺成了村民养家糊口的拿手活。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2000人的村子就有70%的村民做粉皮、卖粉皮。外地商贩也偷偷打着“庙子粉皮”的旗号卖粉皮。

随着城镇化、现代化发展,庙子村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一部分年轻人受不了手工制作粉皮的苦,纷纷外出打工,家庭小作坊数量骤减。而留在家里的有头脑的作坊主开始上大型机器设备,把手工作坊变身成了小型加工厂。

与手工制作相比,机器生产虽然使粉皮的产量直线上升,但口感和品质却开始下降。尤其是在原材料选择和熏蒸的过程中,有的商户还会用木薯粉代替地瓜粉,还会加入明矾、硫磺等对人体不利的东西。这样一来,粉皮的生产过程还造成了当地环境的污染。“一进庄头,整个村都臭烘烘的,喘不上气。村里的河水常年又黑又臭,村民苦不堪言。”村委委员李宗菊说。

“保护环境是大事,咱不能为了一己私利牺牲子孙后代的环境。”高传平和村“两委”成员多次商量,最后一致通过,关停村里的加工作坊,着手治理被污染多年的河道。他们一趟趟去户家做工作,讲国家的环保政策和形势,话说了很多,但最拿人的就一句:“还能让小孙子、小孙女也闻着这个臭味长大吗?”

作坊关停了,村里的空气清新了。庙子村的村“两委”成员却又坐不住了。“200多年的老品牌,不能在咱们这一代人手里毁了。”高传平说。怎样既保住牌子,又符合国家的环保政策,大家商量来商量去,决定还是重新拾起老祖宗的工艺,回归传统制作方法。

去年9月,村里在村委大院腾出了一块地,改造成了手工粉皮“加工厂”,从收地瓜到置办设备,高传平都亲自把关。他还请了5位手艺在村数一数二的艺人,原原本本还原老祖宗的工艺。

“用机器磨地瓜淀粉,一天能磨50万斤地瓜。人工的话4个人才能磨2000斤地瓜。”高传平说。处理好的淀粉再经过一天沉淀、一天晾晒和“上旋”成型,成型之后再晾晒三天,一张粉皮才算真正完成。

为解决对环境的污染,粉皮制作完成后残留的地瓜渣免费提供给村民们喂羊、喂兔子,废水则挑到了地头,覆盖上土壤发酵,成为有机肥。

因为制作工序繁琐、费力,出粉皮率低,庙子粉皮定价在每斤13元,比市场上普通粉皮高出近一倍。然而,第一批粉皮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这几个月来,我们共加工了5万余斤地瓜,共计5000多斤粉皮,现在仍然有很多订单,但是已经没有原材料地瓜了。因为这是村里第一年做手工粉皮,对市场预期也不充分,所以造成了现在的供不应求。再有3000斤,也能卖完。下一步,我们将吸取经验,增加生产规模,扩大产量,争取把‘庙子粉皮’这张王牌打得更响,真正成为振兴乡村的主导产业。”高传平说。(本报记者 朱虹 通讯员 蔺相红)

新闻推荐

切实保障物价稳定和消费安全李自军察看节日市场供应情况

本报1月31日讯(记者蔡卓男武希刚)今天,副市长李自军察看全市节日市场供应情况。李自军先后察看了莱芜区十八乐物流...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本是年货热卖时 村里特产难寻觅庙子村买不着庙子粉皮的背后)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