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莱芜市 > 莱芜新闻 > 正文

老艺人老唱腔 新时代新故事庄户剧团有好戏

来源:济南日报 2019-01-31 11:32   https://www.yybnet.net/

长勺说唱艺术团的演员在认真交流节目。

天波艺术团的演员们正在排练节目。

春节临近,各地的庄户剧团开始忙碌起来,他们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节目,为大家带去歌声、笑声。近日,记者走进部分剧团,聆听了他们的“好戏”。把新农村故事搬上戏台

1月30日,莱芜区高庄街道任家庄村的一户农家小院里,不时传出咿咿呀呀的唱戏声,天波艺术团的农民演员们正在排练新节目《小康领路人》。

“同志们,打起精神好好练,正月初九就登台了,争取把咱新农村的精气神唱出来。”

剧团团长李公平不断给演员们加油打气。

这部莱芜梆子《小康领路人》,由牛泉镇贺小庄村的真人真事改编,围绕乡村振兴主题,讲述新农村建设的故事。

“2018年6月份,我们就接到了这个剧本,当时心里非常振奋,毕竟是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大家纷纷表态一定要演好这出戏。”李公平告诉记者,剧本作者和演员们边排练边讨论,经过三次较大改动,才确定了最终的台词。天波艺术团在莱芜区小有名气。剧团创始人正是李公平与妻子傅传芹。2008年,五十多岁的傅传芹接触到戏曲,并从此痴迷,一有时间便对着镜子练习。200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傅传芹第一次登台,赢得了台下阵阵喝彩。“从那时起,我开始有了勇气,经常外出演出。”傅传芹说,她由此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周边村有演出,必有傅传芹的身影。

对于妻子的爱好,丈夫李公平的态度经历了从不赞成到全力支持的转变。

“为了‘收买’我,还硬给我安排了个编剧的职务。”李公平有文化,对剧本、台词也非常爱钻研。没多长时间,他就学会了写剧本、编小品。“这些年我写了十几个本子,都是根据发生在身边的事创作的。有反映孝老敬老的《墙头记新传》,有反映农民新面貌的《高庄人民感谢党》,有歌颂国家新政的《锣鼓说唱十八大》等。虽然水平有限,但村民却十分愿意看。”

2012年,夫妻俩自筹资金组建了天波艺术团,目前,艺术团已经发展至30余人,能表演戏曲、小品、锣鼓说唱等近10种节目,敬老活动、社区义演、节日演出、消夏晚会,只要老百姓有需要,两人从没说过“不”字。

“老戏新唱”讲述身边事

“看人家艺术团的表演形式真灵活,我们以后也要进行创新。”1月29日上午,在钢城区颜庄镇颜庄村村委会4楼的活动室,颜庄村花鼓锣子传承人李培庆和队员们正翻看着一本民间艺术演出的画册。

这天一大早,颜庄村花鼓锣子队的部分队员便来到训练室。“镇上一个活动需要我们参加,有空的队员就过来排练,为活动做准备。”颜庄村文化协会会长吕秉华告诉记者。

花鼓锣子发源于清朝末年,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参加表演的5名演员或系腰鼓,或持小钹、手锣,或持雨伞、长板,边舞蹈边穿插变队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吕秉华说,近年来,花鼓锣子队迎来了大发展,由原来的十几人扩大到几十人。

说话间,训练就开始了。这些老把式表演的节目里却有了很多新内容。“除了唱腔、套路是原来的,现在演出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根据当前形势编写的,比如宣传党的好政策、倡导环境保护等。”吕秉华说。

今年,花鼓锣子队的演出主要定在元宵节前后,队员们也想利用这段时间排练出好节目,给父老乡亲们带来不一样的东西。队员吴燕原来只是个“观众”,被这一特色文化形式所吸引,于是跟很多人一样加入了进来。“以前是看热闹,现在是喜欢,我们都是义务的,都想把花鼓锣子传承下去。”

为把花鼓锣子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壮大,在区、镇两级政府的支持下,花鼓锣子队聘请了专业老师指导,在保留原风格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其更加富有时代特色。“我们正在进行尝试,在形式上打破舞台上的老式步法,还计划创作一些独立的小剧目。”吕秉华说,“去年村‘两委’班子换届后,给予我们大力支持,我相信以后我们的演出水平会越来越高。”

一边是歌声一边是非遗

“表情、动作要带出喜庆的气氛,我们的表演一定要让村民们满意。”1月29日,长勺说唱艺术团的演员们正加紧排练,保证年前为广大群众献上一场精彩的演出。

长勺说唱艺术团负责人王俊莲介绍,艺术团是由民间说唱艺术工作者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演出团体,以民间老艺人为依托,重在保护和传承传统的民间艺术。包括靠山梆子、莱芜小调、渔鼓、大鼓书、木板琴书演唱、京东大鼓、民间唢呐、民间曲艺、小品、民间歌谣等。演员全部是普通市民、村民。艺术团成立7年来,每年元旦、“五一”、“十一”、春节等都会进行义务表演,基本形成了民间传统说唱艺术挖掘、保护、传承、发展的格局。

当天气温较低,但演员们仍全身心投入。“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我们一定要给大家带去轻快、愉悦。每个动作都是反复排练,直到满意为止。”演员亓翠芝说。除了演出,艺术团今年还将非遗项目纳入到了节目当中。“民间非遗丰富多彩,我们想让大家在观看表演之余,感受一下非遗的魅力。比如说五角包、刺绣等,我们现在已将实物准备好,在演出间隙向大家重点推荐。”王俊莲说。

(本报记者 孙菲菲 张杰 刘华)

新闻推荐

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1月28日上午,在钢城区汶源街道杨家大峪村党支部书记杨士成的办公室,他正在仔细阅读当天的《济南日报》中的“两会报道...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老艺人老唱腔 新时代新故事庄户剧团有好戏)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