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莱芜市 > 莱芜新闻 > 正文

坚持人民满意 筑牢基层基础全力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市

来源:莱芜日报 2018-12-21 01:01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李晓 通讯员 郭增辉

莱芜市地处鲁中,辖2个行政区、4个功能区,总面积224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7.6万,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莱芜是以“三辣一麻”(生姜、白皮蒜、鸡腿葱和花椒)为主的特色农产品种养殖基地,共有省级以上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108个,“三品一标”农产品276个;省级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6个、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51家,“食安山东”食品生产经营示范单位118家,“食安莱芜”示范单位303家。食品行业获中国驰名商标1件、山东省著名商标13件、山东省老字号13家。

自去年8月份开始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市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人民满意为中心的创建理念,围绕为谁创建、怎样创建和创建什么样的食品安全市等问题,突出补短板、提质量、建机制,全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升,食品安全整体形势持续向好,抽检合格率达到97%;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达到82.75%;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突出责任落实安全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

落实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的意见》,市、区两级分别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与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制定实施《莱芜市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将食品安全列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市政府出台《莱芜市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办法》和《莱芜市食品安全工作责任约谈办法》,将食品安全纳入各区政府和领导干部考核和年度表彰奖励,权重达4%。落实食安委、食安办综合协调责任,定期召开食安委全体会、创建推进会,层层压实责任,统筹工作开展,推动创建工作有序展开。市、区两级均将食品安全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建立财政预算逐年增长机制。市级食品安全专项资金从2017年的1402万元提高至2018年的2658万元,同比增长89.6%。

二、突出补齐短板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

基层监管机构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全市18个镇(街道)食药监管所规范化建设全部达标,执法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全市协管员队伍达到1200人,全部落实补助。推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投资3300万元建设市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和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投资70万元开展农贸市场及大中型商超快检,检验能力从无到有,形成覆盖全面、层级完备、运转顺畅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高标准建设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置项目,构筑病死畜禽无害化收储体系,有效解决地沟油、病死畜禽回流餐桌的重大食品安全隐患,主城区餐厨废弃物回收率达到90%以上,养殖户签约率95%以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贴扩大至牛羊鸡鸭等有关品种。

三、突出提升质量基层基础投入进一步加强

深化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以韭菜、畜禽肉、水产品为重点品种,全市72家较大规模的农产品种植基地、种植面积在0.5亩以上的韭菜生产主体、10家生猪定点屠宰厂均列入农产品产地准出实施范围。创建官寺市场等6家规范化农贸市场和信誉楼百货等6家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将餐饮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列入2018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投入资金962万元,改造提升10家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4家生猪定点屠宰厂,创建90家农药经营标准示范店,种养殖源头企业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观;50家中小学食堂实施“明厨亮灶”工程,覆盖率达到42%;建成肉制品集中加工基地1处,16家莱芜香肠生产单位实现统一采购原料肉、统一出厂检验、统一组织培训、统一加入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四统一”管理。加强“三小”监管,3049家“三小”业态登记备案,设立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6条、食品摊贩疏导点5处,引导落实“六项规范”,实现聚集规范化发展。在今年省食安办组织的业态观摩中,莱芜市推荐的畜禽定点屠宰、农药经营店、大中型商超、餐厨废弃物处理等业态,得分均列第三批创建市第1名。

四、突出科学监管工作成效进一步提高

一是建立健全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科学监管制度,定期召开风险会商会议,研判风险隐患所在,让监管始终跑在风险前面。科学划分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加强对高风险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二是严格实施“双随机”监管和抽查机制。市级监管部门对区、镇监管对象实施随机抽查,及时通报抽查结果。坚持“日期固定、单位随机、媒体同行、社会监督”,创新开展50多期“星期三查餐饮”公开执法活动,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和群众代表参与餐饮服务单位现场检查。发挥监督抽检、风险监测的“法眼”作用,督促企业查找风险、加强质量管理。三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商务部门争取2000万元资金,在全省率先建设“一个平台、四大追溯体系”的重要产品追溯系统,与农业部门建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对接,首期纳入13个农产品生产企业、121个追溯点。市畜牧部门建设涵盖18家兽药饲料生产企业的畜产品质量监管平台。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为一线监管人员配备信息化终端设备,初步实现了对首批142家重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24小时在线可视化监控。2017年和2018年,各级各部门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抽检样本量分别为7.3批次/千人、8批次/千人,是创建前的2倍。不合格食品、食用农产品核查处置率达到100%。

五、突出严惩违法惩处力度进一步加大

持续开展“守护舌尖安全”整治行动,落实食安、农安、公安“三安联动”机制,加强行刑衔接,建立联动机制。食药监管部门连续开展农村食品三年专项整治(2017—2019)、“三小”治理整顿、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活动。农口部门通过实施许可和专项治理,加强农药监管。公安部门成立食药环侦机构,有效提高打击食品药品犯罪效率。2017年以来,全市查办各类食品违法案件600余件,移交公安机关涉嫌犯罪案件10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3人,集中销毁过期食品8吨、价值30余万元。全市近三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影响恶劣的食品安全事件。

六、突出深化共识社会共治格局进一步形成

人大政协强化监督,市人大常委会对《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情况进行视察,市政协对“食安山东”建设进行专题调研。多彩宣传深入人心,《莱芜日报》、市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创建食品安全城市”专栏,实现每周一期。高标准建设1处食品安全主题公园、10处食品安全主题社区,食品安全宣传栏覆盖城市主次干道、所有村(社区)、学校;主体责任履行到位,学校食堂等高风险单位落实月度自查制度,市餐饮和烹饪协会、市桶装饮用水协会等协会组织开展工作加强行业自律。各业态单位加大员工培训,开展社会承诺,建设宣传阵地。食安保险起步顺利,积极引入保险中介,全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总保额超过8800万元。信息公开扎实有效,有奖举报奖励标准提高到40万元。投诉举报电话法定时限回复率、办结率均100%。

尽管莱芜市创建工作取得一定成果,全市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很大差距,和先进地市的高水平创建还有很多不足。一是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工作需要完善和延伸。二是监管工作作风需要进一步转变。三是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需要较长时间。食品安全永远在路上。莱芜市将以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市为契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新闻推荐

莱芜市建立财政大数据智慧平台

本报讯(记者刘琴)12月14日,记者从市财政局获悉,该局在全省率先建立“财政大数据”智慧平台,初步建成以社会综合治税、税源结...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坚持人民满意 筑牢基层基础全力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市)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