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正是莴苣丰收的季节。丰收,带给人们的一般都是喜悦,可莱城区羊里镇玄王石村村民玄继利却对着地里丰收的莴苣发起了愁。发愁的不仅是玄继利,还有村里的其他莴苣种植户———
□本报记者 吴健
▲热心市民将从玄王石村购买的爱心莴苣送到贫苦户家中。 (记者 刘华 摄)
玄王石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从去年开始,村民们开始种植,头一年,莴苣丰收,价格也不错,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一亩能赚将近一万块钱。今年村民们的劲头更足了,莴苣规模有了很大增加。“全村890来口人,今年种莴苣的就有五六十户,全村种植面积能达到近200亩。今年莴苣的长势很好,平均亩产八九千斤,多的上万斤,总产量能达到近200万斤。”11月14日,玄王石村村委会主任玄继高告诉记者。
可令村民们没想到的是,去年的好行情今年来了个“大反转”。前段时间正是收获莴苣的时候,可当时莴苣的价格直接跌破了一毛钱,有的地方收购价才7分钱。不过最让人愁的不是这个,而是没人来收,这可让村民急坏了。更让村民们着急的是,莴苣是有季节性的,到冬至变冷就会停止生长,然后开花,到那时莴苣送人也没人要了。
11月2日,本报以《百万斤莴苣丰收却卖不出去》为题,报道了玄王石村莴苣滞销的消息,并通过报纸、本报微信公众号、莱芜新闻网等媒体广泛传播。报道一经刊发,立刻就引起了莱芜市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短短三天,仅莱芜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莱芜新闻网刊播的文章、视频等报道浏览量就突破7万人次。一场为玄王石村民排忧解难的“爱心接力赛”随即在“大爱莱芜”这片热土上迅速展开。
报道刊发的当天,还没到上班时间,莱芜十八乐公司就联系上了记者,想收购玄王石村的莴苣,发挥自己的优势帮村民们解燃眉之急。第二天,他们就收购了大约7吨莴苣,运往莱芜、济南、淄博等地的超市。“我们还会继续收购,尽我们最大努力帮助村民们。”11月3日,记者采访时,莱芜十八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齐鲁商盟得知玄王石村莴苣滞销的事情后,也与村里取得了联系,每天都来车拉莴苣,多的一天五六辆车、购买十万多斤,截至目前已购买了100多吨。还有的单位食堂也来到玄王石村的莴苣地里购买,并表示会进行持续购买。
采访中,玄继高告诉记者,除了爱心企业,还有来自普通市民的关心和支持。据了解,在这些人中,既有莱芜市的爱心市民和公益组织,也有来自泰安、临沂、济宁、滨州等地的爱心人士。福莱佳园财兴超市老板郑海明将莴苣滞销的消息转发到了小区微信群,并出车将莴苣运回来,0差价卖给小区居民,后面跟帖的居民迅速刷屏。当天,便卖出1000多棵莴苣。“平时大家都忙忙碌碌,彼此也不熟悉,通过这件事我真的很感动,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热心人,福莱佳园是个有爱的小区。”郑海明说。玄继高告诉记者,曾有莱芜市的一些爱心市民专门组成“爱心车队”来到村里,每人都购买了十多捆莴苣。
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截至记者发稿时,玄王石村的莴苣已经销售出去了大部分,至剩下十几万斤。在这十几天的时间里,不论是企业还是市民,爱心的接力让玄王石村民们感到温暖和感动。“感谢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帮助,这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玄继高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武希刚12月15日,位于钢城区的山东巧夺天工家具有限公司车间内,到处一派繁忙景象。加工车间内,技术工人正在对原木...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