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冰 武希刚 摄影 张晨 李子钰
仙人山,即凤凰山,是莱芜十大名山之一,而邵家庄地处仙人山西南方向,临山而居。根据鲁长城遗址走向,鲁长城应该在仙人山穿山而过。我们的探访也因此开始了。
在邵家庄村民王迎昌老人看来,邵家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可谓风水宝地。虽然风水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但是村里的各种古迹、传说众多,加上鲁长城遗址穿山而过,无疑让这个村有一些神秘色彩。
采访就从著名的仙人山说起。仙人山其实并非邵家庄一村所有,周边还有4个村庄,而从邵家庄登仙人山略远一些。一辆面包车把我们送到山脚下,我们沿着正在开凿的上山路开始登山。
仙人山海拔不高,但是山势陡峭,在山腰,由明代大书法家雪蓑题写的“神在”大字,高达 4.2米,显得格外显眼。周围各种摩崖石刻数不胜数,由此可见,仙人山自古以来便很受文人墨客青睐。
据王迎昌老人介绍,仙人山之所以成为仙人山,尤其“神在”二字出现在仙人山上,是有传说可寻的。相传道家上清八真人之一的“北极真人”安期生曾在此修仙得道,并留下众多传说。
其中,安期生茅屋变大屋的传说流传最广。相传,一年春节,村民都带着酒菜去安期生住处共度除夕,但是由于房子太小,容不下这么多人,安期生就施展仙术,把四面墙向外推,一个草房子,就变成了一栋大房子。村民都可以进屋,和安期生共度除夕了。虽然是传说,但是体现了安期生在村民心目中是一位心地善良,法术高强,有情有义的神仙。这些传说也让仙人山周边的村民格外自豪。
听着传说,我们再往上走。在山顶处,重修的陈公祠格外显眼。新陈公祠通体朱红色,门前挂着上有“陈公祠”三个大字的牌匾。在陈公祠的东外墙上有一段“先贤陈甘雨祠重建碑”,记载了仙人山的传说和陈公祠重修的经过,以及捐资助建人名字及村庄名称。在陈公祠旁边还有“陈官姑之墓”和“陈官叔之墓”。
陈公祠所纪念的人,名叫陈甘雨。据记载,陈甘雨,字应时,号少渠,福建莆田人。公元1544年(明嘉靖二十三年)中进士。公元1545-1547年任莱芜县知县,任后“修蔽茸颓,率有成效”。他还第一次将莱芜的景观筛选出八景,并赋诗吟颂,诗文清雅。在莱芜期间,其最小的儿子陈兆科不幸夭亡,陈甘雨将其葬在城南的仙人山上,并树立“仙丘化鹤表”,撰写了《述僧问解》《仙人堂仿瘗鹤故事瘗子兆科记》,寄托哀思。后来,莱芜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有作为的县令,在仙人山上修建了陈公祠。
在陈公祠旁,还有大大小小石碑十多块,虽然有些石碑已经断裂,但是后人将这些石碑修复后,正面朝南方,排成一排,立在山顶。石碑中,有明朝嘉靖三十年的故黎四公子之墓碑。有清光绪三十三年,重修陈公祠留下的石碑。还有几块石碑,因为年代久远或损坏严重,已经难以辨认。虽然如此,可以看出,至少从明代以来,仙人山周边的村民,就对仙人山十分看重,并有深厚的感情,他们或长眠于此,或建祠堂,或题字,表达自己不同的情感。
从仙人山下来,在邵家庄村西,有一处并不显眼的牛王庙,牛王庙虽然不显眼,但是“影堂香火长相续,应得人来礼拜多”。
在庙前和庙右侧,各有一土堆。据王迎昌介绍,庙前的土堆原本是一棵千年古树,村民都叫它龙头槐,而右侧的土堆为一棵古柚棋树(音),当年这棵树树围5米,高达20多米,树冠直径20米多,开白花,气味芬香,可当茶饮,能清心明目。上世纪90年代末,小孩点火烧蜂子窝时被点燃,大树被烧死,虽然后人在老树旧址栽植了新树,但是再难重现当年的风采了。只剩下,牛王庙独自守护这这片土地。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邵家庄作为鲁长城遗址附近的村庄,虽然当初鲁长城的雄姿难觅,但是邵家庄用另一种形式,把鲁长城的故事延续下来了。
新闻推荐
□记者刘坤通讯员蔺相虹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为了进一步宣传推介钢城乃至莱芜的花卉、奇石、盆景产业,11月23日...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