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莱芜市 > 莱芜新闻 > 正文

见证个体经济迅猛发展的杆秤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老亓家的杆秤“下岗”了

来源:大众日报 2018-11-21 09:49   https://www.yybnet.net/

□记者于向阳报道亓曰海正在查看收购来的花椒品质。□本报记者于向阳

本报通讯员刘大伟

莱芜市莱城区高庄街道五龙庄村三山围绕,景色优美。由于山场面积大,这里家家户户种植花椒树、柿子树等经济果木。村民们养成了“靠山吃山”的传统,经商做买卖的比较多。

11月7日,立冬,寒意初显。一大早在村民亓曰海家门口,一辆满载干花椒的货车正整装待发,忙中偷闲的亓曰海拍摄了一段10秒的小视频,发在了手机微信朋友圈。“每发一车就拍个视频,习惯啦。这一车货3万斤,是发往浙江杭州的。”老亓一边操弄手机一边说,“做买卖做到今天,全靠诚信二字。”

亓曰海今年46岁,之所以很多人都叫他老亓,是因为他从事这个行当快30年了,已经在四邻八乡有了一点儿知名度。如今,老亓有了一家自己的小企业——宏业花椒购销有限公司,每年的干花椒走量40多万斤,是村里最大的花椒购销户。

这些年,依靠党的富民政策,亓曰海越过越富,但无论时代怎么变化,生意人“诚信赢天下”的理念,却时时牢记心中。

在亓曰海家客厅的西墙上,至今挂着一个老杆秤,每当经营上遇到困难时,他就会拿出来擦拭一番,提醒自己做买卖要“提杆秤高”,对得起秤杆上的每一颗定盘星。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亓曰海的父亲就在本村开供销社代销店。耳濡目染下,亓曰海也有了一点儿经商意识。初中一毕业,亓曰海就开始跟着父辈学习做买卖。这一时期,“万元户”的出现刺激着农民经商致富的梦想。1992年,20岁的亓曰海也开始了自己创业的“职业生涯”。这一年,父亲送给了他一杆100斤的老杆秤。

几年后,亓曰海靠省吃俭用攒下的钱买了一辆三菱摩托车,花椒收购也逐渐走出了高庄。2001年,亓曰海又换了一辆三轮柴油车,生意越做越大,老杆秤却失了宠,亓曰海换上了千斤磅秤。

这一时期,莱芜市被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伴随莱芜大红袍花椒在全国的知名度越来越响,老亓的花椒生意也是越做越顺,先后突破10万斤、20万斤、30万斤大关,交通工具也由三轮变四轮、六轮,买卖从全市到全省再到买全国卖全国,秤也从老式磅秤换成了电子秤,而那个老杆秤正式被弃用打入“冷宫”。

进入新时代,电子商务风也刮到小山村,老亓的经营理念也有了新变化。2016年,这一年老亓的花椒生意卖到了40万斤,他开始学习通过中国花椒网、花椒论坛以及10多个微信群做起花椒生意。

“如今坐在家里,操控手机就可以做全国的买卖。”老亓自豪地说,“中国有花椒的主产区,我基本都去过,俺的生意基本上实现了买全国卖全国。”

这才没几年,老亓新买的电子磅秤就很少“外出走动”了。老亓说,这几年伴随互联网营销理念的盛行,他几乎不再外出收购零散户的花椒,除了收购本村和周边村的散户花椒,他都是通过手机和网络同全国各地较大的散户直接收购。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计量方式,从老杆秤到磅秤再到电子秤,变化的是工具,不变的是诚信公平,科技无论怎么变化,秤所代表的诚信精神不能丢。”老亓认真地说,作为个体户,心中要有杆秤,这杆秤就是秤杆上的准星,衡量着一个人实在不实在。

如今,老亓家的杆秤已经“下岗”了,变成挂在墙上的“文物”,但诚信经营心中那杆秤却永远常在。

新闻推荐

给物业管理戴上“紧箍咒”

□记者杜娜买了房不住该不该交物业费?要交多少?车位服务费应该收多少?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经营收入应该怎么处理?对于...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见证个体经济迅猛发展的杆秤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老亓家的杆秤“下岗”了)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