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悦华
莱芜为古代嬴国、牟国辖地。虞夏时期(公元前2112年-公元前2070年)东夷族鸟夷首领伯益(嬴秦受姓始祖少昊玄孙、皋陶之子),被舜命为当时“九官”之一的虞(《尚书·舜典》、《国语·郑语》注),负责“治山泽”、管“上下草木鸟兽”(《尚书·舜典》、《史记·五帝本记》),并“佐舜调训鸟兽”,舜“赐姓嬴”,“始食于嬴,为嬴氏”(《史记·秦本记》),嬴即为伯益的受姓地与食邑,命他担任嬴姓部落的酋长(何光岳《东夷源流史》)。禹夏王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时,大禹继承舜的王位后,建立夏王朝,“禹任皋陶、益(伯益)以国政”(王世贞《风州纲鉴会纂·夏帝启记》)。伯益不仅“佐禹平水土”,还善于畜牧、狩猎、开垦土地,发明凿井之术(孟子·滕之公篇)。由于功绩卓著,“禹赐其封国,“封之百里”地望,封地在今城子县村嬴城遗址周围,国号“嬴”,为少昊后嬴姓国。伯益嬴姓来自于东方,来自于泰山周围的少昊氏。西方之嬴秦全为西迁之东夷子孙。
一
据考证,莱芜为古代东夷人聚居地,也属伯益居地(柳明瑞《嬴姓溯源》)。伯益居地即今泰山以东四十里,坐落在泰(安)莱(芜)平原之间的古嬴城,此外近少昊之墟,以嬴族聚居得名(《东夷源流史》)。其时,“禹尝荐益于天”,遴选伯益为大禹的继承人,后禹子启夺取继承权。此时,正值由狩猎向农耕时代过渡,东夷中鸟夷分出一批如牟、莱、齐、秦、谷等以谷类为图腾的部族和国家,聚居于淄潍一带的莱族选育出了小麦,聚居于莱芜东以赵泉为中心的牟族选育出了大麦。至殷商王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5年)时,莱国因随商灭夏,被封为诸侯国,嬴国因被夏王启夺封而降国为邑。
西周王朝(公元前1045年-公元前771年)时,周王朝征伐未服王化的殷商东夷诸国,嬴邑成为鲁邑,牟国降服为鲁国的附庸国,莱国(殷商王朝所封为诸侯国,区域在淄潍一带,春秋后经文称其为“子”)也受到齐国的挤压与多次征伐。
春秋战国时期(东周王朝,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齐国强大,时常攻打周边国家。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齐军攻打鲁国,鲁国武士曹刿随庄公迎战于长勺(今莱芜东北勺山),开始按兵不动,待齐军第三次击鼓进攻时,曹刿请庄公击鼓,反击获胜,成为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但齐国并不因此而收敛其扩张侵略。周灵王四年(公元前568年)齐灵公为了清除其向东扩展的莱(子)国障碍,打通海上通道,派大夫宴弱围攻莱(子)国都城,于次年(公元前567年)三月攻破,十二月又将逃至莱国棠邑(平度唐田)首领和军队破亡,莱(子)国从此消亡,莱民一部分沦为齐国的官私奴隶,一部分被迁住倪地(今黄县),一部分播流淄水流域的“邑落莱芜”的“莱芜谷”,而非今莱芜境内的“莱芜县”。此时嬴邑又由鲁邑归属齐国,牟国仍为鲁国的附庸国。至楚考烈王十四年(公元前249年)楚灭鲁,继灭牟(《史记·楚世家》),牟国从此消亡。
二
嬴:故城在今莱城西北15公里的城子县村。禹夏王朝、殷商王朝时为嬴国,后降为邑,先属鲁,后为齐。秦(公元前246年-公元前210年)时,千古一帝秦始皇(伯益46代孙嬴政)统一中国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在古嬴邑基础上设立嬴县,属济北郡。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时仍设嬴县,先属博阳郡后属泰山郡。后汉沿袭,建安中期置嬴郡,辖嬴以外四县,不久即废。魏、晋、北魏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34年)时属兖州泰山郡。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改属兖州鲁郡。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嬴属博城新置东泰州;唐贞观六年(公元627年)废东泰州,嬴并入博城,属兖州。唐长安四年(公元704年)彻底废除嬴县旧址,改设莱芜县,直接管辖原嬴县、牟县部分区域,使嬴县境内77年无县治得以恢复,(金代的公元1172年莱芜县治南迁莱芜监——— 今莱城,以彻底取代嬴牟),尔后不再有嬴县建置。
三
牟:故城在今莱城东10公里的赵泉村。殷商王朝时建立牟国,西周王朝、春秋战国时期为鲁国附庸国。《春秋·恒公十五年》云:“牟人,葛人来朝,汉置牟县(作者注:公元前122年设县,同嬴县一直同属兖州泰山郡)”晋东牟,南朝复故,北齐省(作者注:并入博平县),隋置牟城县(隋开皇16年,即公元596年,与嬴县同属兖州鲁郡);605年(大业初年)并入嬴县,从此牟县建置不再出现。
莱芜古之嬴牟,有“嬴牟故国”之称。秦置嬴县,汉置牟县,唐(公元704年)撤“嬴”、“牟”,复置莱芜县。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嬴牟,青春焕发,旧貌换新颜,1983年8月,国务院批准撤县置市。1992年11月,国务院批准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辖莱城、钢城两个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高明通讯员曹骥春)11月12日上午,莱芜市第二实验小学2018年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小学研学旅行欢送会在学校操场隆...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