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莱芜市 > 莱芜新闻 > 正文

为确保部队用油,郭宗君动用几十年的积蓄,高价收购豆子、花生米。从1940年春至1944年春,郭宗君向部队送油近百次,总量超过1万斤。 肩挑油担 毁家纾难

来源:大众日报 2018-09-16 05:55   https://www.yybnet.net/

□陈业冰陈巨慧

在莱芜山歌花生油厂,有一座中国榨油博物馆。山歌花生油传统糊香技艺,起源于清咸丰年间,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孰不知,这油厂的前身还有一段拥军抗日的传奇故事。

郭宗君,原莱芜县辛庄镇孔家庄村人,生于1916年11月。抗战时期,曾任村农救会会长。因祖上两代做榨油生意,郭宗君13岁开始跟父亲学习榨油卖油,样样活计拾得起放得下,是个精明能干的人。那时的榨油机是用花岗岩石头做成,利用杠杆原理人力挤压。21岁时,郭宗君只身跑到口镇请木工师傅改进了老式榨油机,变为立式双榨,仅碾盘直径就长达15米。这样一来,榨的油不仅干净而且透亮,榨油、卖油生意在四邻八乡红火起来。不到20年的时间,郭家油坊越干越大,郭宗君成为远近闻名的富户。

1939年10月20日,厄运降临到郭宗君和乡亲们头上。日本鬼子进村“扫荡”,杀猪宰鸡、牵牛赶羊……当看到一篓一篓的豆油、花生油时,强盗们高兴得如狼般疯狂,一点不剩地全部抢走。临走还烧了一把火,郭宗君辛辛苦苦打拼了半辈子的家业付之一炬。他几天几夜没合眼,围着村子一圈一圈地转。他对老婆孩子说:“不赶走日本人,油坊的生意再也不能做了。”

1940年春,廖容标率领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从淄川进驻莱东莱南地区。廖容标率司令部机关和十团一营住进了孔家庄附近的村子。战士们一进村就帮乡亲们挑水、劈柴、扫院子,廖司令则忙着走访群众了解民情。有一天,当他听说了郭宗君的遭遇后,既同情又惋惜,便找到郭宗君说:“你的手艺和机械不能荒废了,油还是要榨的。部队上的指战员们常常是食不果腹,有时候连野菜也吃不上,战士们面黄肌瘦,身体虚弱,时常有人病倒,大大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我正想改善部队生活,增强战士们的体质。你把榨的油按市面价格卖给部队,我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公平交易,你既赚了钱又方便了部队,也算是为抗战作贡献。”

郭宗君第一次见到如此谦和朴实、关心体贴老百姓的官,又见八路军秋毫无犯,还帮着群众干这干那,心里非常激动,一口答应了廖司令的要求。

经历浩劫的郭家油坊重新开张,郭宗君和两个弟弟宗臣、宗义昼夜不停地榨油,除了卖给老百姓以外,一天还有20多斤的花生油和豆油送往部队。因为家里还开着馍馍房,他们便隔三差五地送些白馍馍,让子弟兵改善一下生活,一分钱不收。1940年4月至12月,三战杨家横期间,郭宗君兄弟冒着枪林弹雨,数次去前沿阵地送油和馍馍,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战胜强敌的信心和斗志。

刚过春节,一天,廖司令再一次来到油坊,对忙活得满头大汗的郭家兄弟说:“这段时间,战士们吃了你们榨的油,觉得可口,体质有了明显的好转,都夸您的油香。部队要转移了,我把现有的油全部带走。部队走后,你们要夜里榨油,天明把油藏起来,防止鬼子突然扫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出村卖油时也要多加小心,常打听鬼子的动向,避免和他们遭遇。部队用油,如果方便的话,我会派人找你联系。”

部队走后,鬼子反复进行“扫荡”。郭宗君兄弟按照廖司令的嘱咐,把机器藏在地窖,夜里生产,天亮前把油和豆饼、花生饼藏好,鬼子虽多次进村也没在油坊得到便宜。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廖司令没有派人来取油,郭宗君坐不住了。他对妻子和儿子说:“是廖司令帮咱重开了油坊赚了钱,是八路军不怕牺牲真心实意地打鬼子。现在鬼子到处封锁,廖司令他们的日子一定很苦,根本不可能吃上油。听说他们在莱北的茶业区一带建立了根据地,我打算把油送过去,你们在家要小心行事。”

“路上遇到鬼子咋办?”妻子非常担心。

“放心吧,我不走大路,走山路和树林,一旦碰上鬼子和汉奸就说是卖油的。”他用两只较大的油篓共装了120斤油,一篓装豆油,一篓装花生油。半夜启程,趁着夜黑跨过博莱公路,沿着博莱交界的山脉过苗山区,赶到和庄区的小英章村住了一天,第二天又趁天黑翻越尧舜岭,进入茶业区地界。

一路总算顺利。走到一个较大的村子,估计应该到了茶业区的腹地,郭宗君壮起胆子向村里走去。刚到村头,从断墙后冲出几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子,为首的一个手里拿着一把一尺多长的杀牛刀,指着郭宗君大声问:“干什么的?有路条吗?”

郭宗君放下担子,用衣襟擦一把汗:“我是卖油的,从南面来,没有路条。”

“南面是敌占区,你是不是鬼子的探子?走,到联防大队部去!”为首的男孩一挥手,几个孩子“唰”地围了上来,郭宗君只好挑起油篓,在几个孩子的吆喝驱赶下,来到了联防大队部。

联防大队长听了为首男孩的汇报,面向神态自若的郭宗君:“你大老远跑这里来卖油,不怕半路上被鬼子劫去吗?”

此时,郭宗君确信到了根据地,他说:“兄弟,我是来给廖司令送油的,路上走了两天了,麻烦你告诉廖司令。”

“在与廖司令确认之前,我们还不能相信你说的话,廖司令离这里很远,你有啥让廖司令相信的物证吗?”联防队长递给他一杯水,他“咕咚咕咚”地一气把水喝光:“请告诉廖司令,就说孔家庄的郭宗君给他送油来了。”

联防大队长喊进一个背着汉阳造步枪的民兵小伙子,凑在耳旁嘀咕了一阵,那民兵拔腿出门而去。

过了一个多时辰,院子里来了两匹战马,郭宗君一眼便认出从白马上跳下来的正是廖司令。他飞奔出门,廖司令也快步而来,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廖司令说:“老郭,100多里地,要经过敌占区,你是怎么过来的?”

“还不是跟你学的,我沿着莱北的山脉,躲避着鬼子的岗哨,托你的福,一路没遇到麻烦。”

“鬼子四面封锁,战士们天天饿着肚子打仗,更甭提吃菜吃油了,你真是雪中送炭啊!”

“我估摸着根据地的日子不好过,这次用两只大油篓挑来了120斤,豆油、花生油各60斤,以后隔三差五我再送来。”

“那不行,鬼子天天在扫荡,到这里要经过不少敌占区,随时可能遭遇鬼子和汉奸,风险太大了。”

“请司令放心,我一定小心谨慎,把油安全送到!”

廖司令从布兜里掏出几块银元塞在郭宗君手里:“钱不多,权作一点本钱吧。”

郭宗君把银元推回去:“廖司令,你这是看不起我,我大老远跑来不是做买卖的。战士们在前线流血牺牲,比起他们来我献出点油算个啥?再说鬼子到处烧杀抢掠,家没了,命没了,要钱干啥!”

廖司令见郭宗君情真意切,不再相让。他安排民兵联防队的人把花生油送往驻刘白杨村的战地医院,花生油的营养价值高,伤病员们更需要补养;把豆油送往淄川西部的十一团,十一团的指战员们正在那里同顽军作战。

此时,那个“捉汉奸”的大男孩从院外跑进来,塞给郭宗君两个窝窝头,并深深地鞠一躬:“大爷,刚才对不起了。没啥好东西伺候您,回家拿来俩窝窝头,您先充充饥吧。”

“谢谢你,孩子。站岗放哨是你的职责,大爷哪能怪你!你能为抗战做事,我很佩服你。”

廖司令明白了怎么回事,“哈哈”大笑起来:“这小子名叫李隆春,是吉山村的儿童团团长,人小鬼大,还捉过我一回呢。”

郭宗君对廖司令说:“你是大忙人,好多抗战的大事都等着你去办。我就不耽误你了,就此别过。”

廖司令说:“还有你的油篓呢?”

“下次来时替换。”话音未落,人已走出了院子。

郭宗君回到家,把见到廖司令的事悄悄告诉了村里的党组织。党组织请他在刚成立的民兵联防队会议上讲了在莱北根据地的所见所闻,但他没说送油的事。人们奔走相告:廖司令的四支队在莱北建立了根据地,天天杀鬼子除汉奸,小鬼子早晚有一天会被赶出中国去。

十几天后,郭宗君第二次送油去根据地,这次儿子无论如何要跟着去。有了儿子作伴,父子俩夜行昼伏,把200余斤油安全送到了茶业区的吉山村。为了保密起见,组织上安排李隆春做郭宗君的联络员,负责把油送到指定地点,再按照各自的需要分配到部队、医院、兵工厂等。

那时的榨油原料非常紧缺,为确保部队用油,郭宗君动用几十年的积蓄,高价收购豆子、花生米。从1940年春至1944年春,郭宗君向部队送油近百次,总量超过1万斤,四年的时光花光了所有的资产。他倾其所有支援抗战,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谱写了一曲“毁家纾难、精忠报国”的壮丽之歌。

新闻推荐

存在经营不规范问题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突击检查“小饭桌”存在经营不规范问题?9月初,莱芜市各中小学陆续开学,部分学生在放学后会来到校园周...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为确保部队用油,郭宗君动用几十年的积蓄,高价收购豆子、花生米。从1940年春至1944年春,郭宗君向部队送油近百次,总量超过1万斤。 肩挑油担 毁家纾难)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