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尚敬鹏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出,一大部分人告别了计划经济时代传统的靠吃“大锅饭”过日子的生活,利用自己手中的技术,纷纷开始进入城镇经商开办服务业,从而使收入大大增加,走上了致富的道路。高庄街道曹家庄村的李秋良是整个高庄街道最早学习摄影技术,并利用摄影技术开办起照相馆,从而改变了人生轨迹的人。作为高庄街道开办照相馆第一人,李秋良由衷表示:“多亏了国家政策,让我可以利用我的技术发家致富。"
现在李秋良会经常拿出老相机擦拭 记者 亓亭 摄
全市第一批学习摄影的人之一,掌握了过硬的摄影技术
今年59岁的李秋良,1978年高中毕业后回到了老家高庄街道曹家庄村,并在村集体的蔬菜基地干农活挣工分。“那时候就是吃‘大锅饭\’,人人都得去村里的蔬菜基地,或者农田里干活。我记得那时候村里有个大喇叭,一到干活的点,大喇叭一响,人们就集合起来去干活,有的锄草,有的浇水,有的种地,以用来挣工分,到最后由村集体按照工分统一分配粮食。”
1979年,李秋良进入高庄公社工作,并作为公社选派的五个代表之一去县城学习摄影。“那时候就觉得很稀罕,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照相,被选中了很高兴。”李秋良介绍,当时他们几个人和别的乡镇公社的代表,一块去县城老汽车站附近的红旗照相馆学摄影。“红旗照相馆也是国营的,是莱芜县城唯一一家照相馆,当时是莱芜县饮食服务公司开办的。”
李秋良年轻,脑子灵活,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基本上就将摄影技术掌握了,“当时在学习摄影的人里面,我应该算是学得比较好的,这也为我以后的摄影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到现在我也非常感谢当年的公社领导,以及教给我摄影技术的照相馆老师。”
乡镇企业“下马”,干起了下乡照相的营生
学成归来后,李秋良和其他几个同事在当时高庄公社开办的一家乡镇企业里面上班,“当时就是哪个企业或个人需要照相,我们就去给拍照,但是所有收入都是归集体的,我们是按月开工资,记得那时候一个月30元钱左右。”
后来到了1982年左右,李秋良所在的乡镇企业“下马”,李秋良相当于“失业”了,“面对这个局面,干等着肯定不是个办法,于是我就想法子怎么能干点活挣点钱。”因为掌握了摄影技术,同时也非常喜欢摄影,李秋良决定还是从照相上做文章。“那时候全镇也没有一家照相馆,当然人们照相的需求也不是很高,也就是家里有点什么重大事情,照个相留个纪念,或者是照个一寸照片。后来经过思考,我决定带上照相机,下乡去上门给人们照相。”于是,李秋良干起了下乡走街串巷给人照相的买卖。
“那时候都是黑白的照片,一张3毛多钱,我特意买了一辆大金鹿自行车,基本上整个高庄街道所有的村子都转遍了,那时候虽然收费标准很低,但是我还是比较勤快的,每天从早上出门一直干到天黑才回家,所以一个月下来,收入还是比较客观,能达到一百来块钱,比在企业上班要强多了。”李秋良说道。
开起照相馆,规模越来越大,收入越来越高
走街串巷给别人上门照相,虽说辛苦点,但是每个月都能有一笔很可观的收入,这让李秋良看到了照相行业的商机。1987年,适逢莱芜开展全国第一代身份证信息采集,人们都需要拍一张身份证证件照,李秋良看准商机,与当地相关部门开展合作,由他负责照相,从中赚取差价。连续几年的身份证信息采集工作,也让李秋良的收入有了很大提高。
转眼到了1990年,这时候,全市大力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也鼓励农民进城经商开办服务业,李秋良在家里开办起了高庄街道最早的一个照相馆——— 曹家庄照相馆。“当时我去工商部门正式办理了营业执照,拿到营业执照那一刻,我很激动,因为这意味着我就告别了以前下乡‘打游击\’的经营模式,有了固定的营业场所,经营规模肯定会越来越大,收入也肯定会越来越多。”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照相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各种艺术照、证件照、家庭合影照等需求越来越高,这让李秋良的生意红火了起来。“那时候咱干得最早,而且技术确实过硬,照出来的照片就是清楚好看,所以很多人都来咱这里照相。”李秋良说道。
上世纪80年代经营照相馆的李秋良 记者 亓亭 摄
1987年6月12日,中共莱芜市委、莱芜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几项规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向城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对繁荣城乡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97年,高庄街道为繁荣经济发展,允许有条件的经营者到鄂牛路两侧自己盖沿街楼从事经商办服务业,李秋良再次瞅准了时机,毅然决定前往。就这样,李秋良在高庄街道办事处西邻开办起了高庄街道第一家大型照相馆——— 金星照相馆。
地理位置优越、服务质量优良,一切天时地利人和都预示着李秋良的照相馆生意越来越红火。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李秋良也与时俱进,新上了婚纱摄影、婚庆摄像、家庭聚会跟拍等各项服务内容,这让李秋良的生意更加忙活了起来。“当时我在高庄街道这一带,不管是从开始照相到后来的证件照,还是一些新型服务项目上,都是走在最前面的,所以也算是抓住了商机,这让我的照相馆事业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发展势头。”
转眼间,李秋良已经在这条街上开办照相馆21个年头了,要是论起从事照相行业,更是达到了将近40个年头,现在的李秋良,基本上将照相馆生意交给了女儿打理,他和老伴在店里帮帮忙。“我还是基本上在店里,毕竟干了这么多年了,这里也倾注了我大半生的心血。但是我对孩子经营也很放心,相信他们能够干好。”
“真的多亏了国家出台的各项好政策,让我能有了自己的一份事业,同时也让我们一家人都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也算是过上了小康生活。下一步就是希望自己的照相馆生意一直稳定发展,也希望我和老伴能够身体健康,没事的时候再拿起手中的相机,去祖国的大好河山走一走,照一照,记录下一个个美好的景色和瞬间。”李秋良说道。
新闻推荐
□任启菊2018年6月14日晚。一个德艺双馨的文化志愿者———张洪展倒在了一个山村的舞台上!为他的艺术人生画上了一个圆满...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