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孙立军到贫困户吕来昌老人家进行签到帮扶。□本报记者于向阳
本报通讯员亓莹莹
7月9日,临近晌午,莱芜市钢城区里辛街道小官庄村第一书记孙立军将幸福食堂做好的可口饭菜,送到了帮扶对象吕来昌老人家,并用手机扫描贴在墙上的二维码签到。
老人腿脚不方便,孙立军每次来到老人家,都帮着拾掇拾掇,陪老人聊聊天,问问是否有其他问题需要解决。陪着老人吃完饭半小时后,孙立军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签退,实现一次有效帮扶。
贫困户家贴上二维码,帮扶人员进行有效帮扶,实现了对帮扶人员的精准管理,也实现了帮扶人员对贫困户的有效帮扶。
帮扶人员到贫困户家要扫描二维码,这还要从钢城区扶贫办建设的精准帮扶管理服务系统说起。
“之前很多帮扶人员去贫困户家签个字就走,甚至让别人代签,走访贫困户询问帮扶情况时都说不知道、不认识,帮扶人员到位率不高,帮扶效果大打折扣。为使帮扶人员真正到位,为贫困户解决难题,我们研发出管理服务系统,并将二维码贴在贫困户家。”钢城区扶贫办副主任赵宪明说。
钢城区精准帮扶管理服务系统是由钢城区扶贫办联合莱芜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研发的。将贫困户基本情况和帮扶人员信息录入系统后,会自动生成专属二维码。在钢城区,精准帮扶管理服务系统已实现贫困户全覆盖。贴在吕来昌老人家的二维码,一扫描,便可看到老人家庭基本情况和帮扶人员信息。
而吕来昌老人能吃上村里的幸福食堂,也是孙立军在一次帮扶时为老人解决的。
老人今年70多岁,是小官庄村仅剩的3户贫困户之一,儿子生病常年住院,没有收入来源,一年到头,爷儿俩只能靠政府低保和村里补贴相依为命,吃饭更是能凑合就凑合。
有一次,孙立军在饭点到了吕来昌老人家,发现爷儿俩吃的仅是一盘昨天剩下的炒土豆丝,这一幕让孙立军记忆深刻。
当时,钢城区在全区推广建设幸福食堂,小官庄村作为第一个试点单位开始运营,孙立军便想着把吕来昌爷儿俩纳入幸福食堂名单。经过和村党支部书记商议,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让吕来昌爷儿俩吃上热乎的饭菜,很快就实现了。
不仅如此,政府还给贫困户免费量身定制了“一键呼叫”扶贫手机。如果发生意外,贫困户可一键拨打,后台将及时通知就近可进行帮扶的村“两委”、帮扶责任医生等进行及时救助。
为真正实现有效帮扶,帮扶人员在扫描二维码签到进行帮扶后,系统设置半小时后才可扫码签退,且只能在贫困户家周边50米内扫描二维码才会有效。半小时后,帮扶人员将以上传服务照片、视频和工作日志形式,在平台完善帮扶内容,实现有效帮扶,以便后台对贫困户情况及时全面掌握。
除吕来昌爷儿俩,村里还有两户贫困户,区、镇、村三级帮扶人员不定时地到贫困户家扫描二维码进行签到帮扶,真正为贫困户解决他们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新闻推荐
盛夏时节,红石公园内荷花竞相绽放,漫步其间,清香扑鼻而来,为炎炎夏日增添了不少情趣,不少市民纷纷驻足观赏拍照。莱芜市旗袍会...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