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于向阳
本报通讯员朱虹亓莹莹
5月28日,在莱芜市钢城区颜庄镇无纺产业园佳和土工合成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团团如桑蚕丝般洁白柔软的特殊纤维经过流水线,变成了一张张高强度土工布。这些土工布将被运往湖北枣阳,用于郑万高铁的轨道路基建设。
郑万高铁是联系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的主要高速客运通道。这一标段,佳和公司中标20万平方米,这次发货量3万平方米。公司同步运作的,还有鲁南、京沈、成兰等15条高铁项目。
“现在公司去投标,很受中铁、中建等国字号企业认可。全国四分之一在建的高铁,铺的都是我们企业产的土工布。”总经理赵波说。
企业自信的背后,是几年来不断摸索、不断创新积累起的核心技术。
4年前,佳和公司还在土工材料等低端常规市场上找饭碗,虽然技术含量低、利润不高,但销量大,每年也能有上百万元收入。
在企业发展顺风顺水的时候,赵波却开始为企业下一步发展方向探路。“低端同质化的产品,没有市场话语权,不能只满足于眼前的利益。”赵波说。
正在这时,颜庄镇开始规划建设无纺产业园。镇上负责招商的机关干部找到了赵波,希望他和企业能落地无纺产业园,鼓励他瞄准高铁市场上配套项目。
“高铁之所以又快又稳,关键就是无砟轨道技术。”赵波说,区别于传统铁路,无砟轨道采用混凝土、沥青和土工布合成的方法建设而成。如果能生产出高强度的土工布,未来市场将无比广阔。
看准这一点,赵波投资300万元新上了高强度丙纶土工布生产线,开始从原材料、设备调试、生产工艺等各个环节试验摸索。
样品生产出来后,企业又与北京铁路检测中心、国家塑料检测中心等权威部门对接,做试验,改技术,最终掌握了高强度丙纶土工布的生产工艺。
“从低端土工布到高铁专用土工布,产品附加值提高了5倍。”赵波说。
趁热打铁,赵波又在无纺产业园里投资新建了佳新纤维有限公司,生产高强度丙纶土工布所用的原料聚丙烯纤维,节省原料采购成本。
在无纺产业园内,像佳和这样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新宜佳地毯、众信汽车内饰、雅文地毯等10余家企业,已成为颜庄镇无纺产业的顶梁柱。颜庄镇也初步形成了从瓶片塑造颗粒加工到涤纶短丝、长丝各类纤维制品再到工布、土工膜、地毯、汽车内饰毯等各类终端产品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
“这两年,我们实现无纺产业产值20多亿元,安排就业3000余人,未来,我们要把颜庄无纺产业特色小镇建设成全国高端无纺项目集聚洼地,在这里,实现无纺新产品新技术的转化。”颜庄镇党委书记刘永泉说。
新闻推荐
晨刊讯(记者刘艳芳通讯员张俊礼)工行莱芜分行利用大学生暑假放假前期,与山东财经大学莱芜校区、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组织...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