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郝磊
蔺华昌(右)和工友正在景区工作 □记者 郝磊 摄
7月4日,7点多钟,蔺华昌像往常一样,来到了工作的地方,准备整理昨天还剩下的一点杂活。比起刚来到这里时,如今的蔺华昌干起来格外顺手。“如今在这里干活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从家里出门到这里也就5分钟的路程,干的活也很轻快,工资按月结清。你看,如今我在家门口也能挣钱了。”蔺华昌一边拿着工具,一边和记者交谈。
今年58岁的蔺华昌家住高庄街道蔺家庄村,他的工作地点就在离他家不远的南部山区皇龙冠景点,从2016年刚来这里算起来,如今也有两年多的时间了。
蔺华昌的老伴李佃凤今年也是58岁,他们是蔺家庄村的老住户。年轻的时候,蔺华昌除了照顾家里的几亩山地外,还在外面打零工,老伴李佃凤主要就是在家里种地。“俺没啥文化,也没啥本事,只能出大力,年轻的时候就靠力气吃饭。”蔺华昌说,“那个时候干活不固定,哪里有活去哪里,当小工、干电焊,一年去好几个工地,没有时间长久的岗位。”
蔺华昌告诉记者,他年轻的时候除了在本市打零工,几乎跑遍了全省。由于住在山里,那时候道路还不像现在这样通畅,在莱芜打零工时,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赶路,干完活晚上很晚才能到家,虽然每天都能回家,但是两个孩子几乎很难看到他的身影。“天气好的时候还好说,碰到阴天下雨,尤其是下雪的时候,出行困难。为了给孩子挣学费,咱还得咬牙坚持干。”蔺华昌说。
随着年龄的增长,蔺华昌对于一些重活越来越力不从心,但是两个孩子都在上学的关键期,指望家里的地,肯定不能让孩子上不完学,没有办法,蔺华昌还在咬牙干。“家里种了花椒和山楂,能有一万多元的收入,这些基本上能保住一家人的生活,在外面一年打的零工能挣两万多元,基本上都给孩子交学费了。这么多年,就是这样坚持下来的。”蔺华昌说。
蔺华昌经常想再坚持几年,等到干不动了,就和老伴守着山里的几亩薄地度日,虽然日子艰苦,但是能把孩子供出来,也算没有压力了。
让蔺华昌没想到是,他的生活因为南部山区旅游景点的开发而改变了。随着皇龙冠景区的深入开发,用人越来越多。和本村的很多人一样,2016年,蔺华昌来到了景区工作。让他没想到的是,因为多年在外面打工的经历,蔺华昌成了香饽饽,哪里的水渠需要疏通,蔺华昌总能帮上忙。“在这里工作,一天能有150元的收入,干的都是熟悉的活,就在家门口,比在外面打零工不知道要强多少倍。”蔺华昌乐呵呵地说。
去年,蔺华昌的二女儿在北京读完了研究生,目前在济南工作,蔺华昌感到自己完成了使命,担子也轻松了。“等到景区的基础设施全部完成后,我还可以在这里干些轻松的活,那个时候用工比现在更多。漂泊了大半辈子,如今终于在家门口实现了真正的‘上岗\’。”蔺华昌说。
如今,蔺华昌每天干起活来都十分带劲,用他的话说,生活有奔头,干啥都不困难。仔细看来,像是比以前年轻了不少。
新闻推荐
“三减”效应——不“泡”会场跑现场5至6月份,经济开发区共发文26件,不及去年5月单月发文量市委出台的《关于减文减会减活...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