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区域面积较小,但各区镇产业基础和结构、发展条件各异。因此,着眼长远和可持续发展,莱芜市把优化区域发展布局作为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课题,高点定位、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不断优化资源空间配置,推进重点园区发展水平加快提升。
▲钢城区在钢城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了粉末冶金产业园,吸引更多的粉末冶金制品项目入驻,加快建设粉末冶金制品研发、生产的特色产业基地。(记者 张宪政 摄)
经济园区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
“朗润医疗核心产品医用超导MRI性能先进、成像质量优异、系统稳定性好,已获临床医师及影像专家的认可,是目前国产超导MRI知名品牌。”位于莱城工业区的区医药健康产业园的山东朗润医疗系统有限公司负责人唐昕说。
据了解,医药健康产业园作为莱城区重点打造的“集现代生物医药、先进医疗装备、健疗康养服务”于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高新技术园区,是莱城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打造的重要平台之一。目前,园区已有独墅联盟、华润医药、禾宝药业、宏葵生物等企业落户,已基本形成医药、医疗器械、现代中药、保健化妆品、销售物流五大产业。
这说明,经济园区目前已成为莱芜市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成为探索新型工业化和产城融合的试验田。实践证明,产业向园区集中,会从根本上推动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在改革开放初期,苏南工业发展走的是分散化、农村化道路,结果导致“家家点火、村村冒烟”的局面。“发展”是硬道理,变成了“发”是硬道理,不仅没有实现高质量发展,反而导致差距拉大、生态破坏。
经过多年建设发展,莱芜市建成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雪野旅游区、经济开发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莱城工业区、钢城经济开发区等经济园区。目前,各园区经过辐射延伸,已经广泛渗透进了莱芜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承载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城融合的强力引擎和高位平台,创造了数以十万计的就业机会。
以发展产业链经济为方向打造提升经济园区
当前,区域之间的竞争,更多的表现为产业链竞争。
过去,区域产业竞争主要表现为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但单个企业的能力是有限的。区域产业涉及上、中、下游各个环节,需要相关产业的配合和支撑。
正是基于此,市委、市政府从引建成长性项目、拉长产业链条、培植产业集群视角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发展。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突出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实施制造强区战略,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强化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加快智力和人才集聚,提升各类科技孵化和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以检验检测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精心培育电子商务产业,加速形成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改革创新示范区。
雪野旅游区则围绕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全域旅游发展示范区,发挥区位优势,突出生态特色、通用航空,打造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品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医养健康、金融创投、总部经济、通用航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信息技术等高端新兴产业,全力推动雪野软件园、航空产业园、新兴产业示范园等园区建设,着力建设医养结合示范区,打造全市山水生态型旅游新区、济南都市圈滨湖休闲度假地、山东湖光山色第一城、鲁中会客厅。
而经济开发区则充分发挥优势产业和鲁中矿业、泰钢集团等大企业带动支撑作用,加快发展不锈钢加工产业集群,加快形成高端装备制造业规模优势、质量优势和品牌优势,加快现代物流业和现代金融服务业发展,建设不锈钢生产和精深加工产业基地、现代物流业基地、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现代金融服务业中心。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则按照现代农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产城联动新型城镇化和园区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的发展目标,围绕涉农工业和现代农业,积极培植一批创新能力强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一批创新平台、人才和项目等创新资源,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及国家级农高区。
可以预见,通过发挥特色优势、延伸链条,在产业集聚的基础上,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和政府规划与政策的积极引导,各园区将从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
经济园区应着力完善产业配套体系
毫无疑问,招大商、引好资,加快产业链条延伸,实现规模膨胀和综合实力提升,仍是各经济园区面临的首要任务。
但对各园区来说,产业配套能力已成为扩大招商引资的重要投资环境,它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和商务成本,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和抗外部干扰能力,促进外来企业落地生根,推动区域经济走向融合发展。
而具体到各经济园区,应继续优化投资环境,加快各重点园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融资服务和担保服务平台及职业培训平台等。通过建设公共服务平台,降低园区内企业的综合服务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近年来,莱城工业区围绕打造北部新城,融入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先进理念,努力建设新旧动能转换新城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生态新城,对外来企业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加快形成。
记者点评
园区发展,基础是环境
园区成功建设和发展,必须顺应天时、地利、人和。但成功并不仅仅因为外部因素,园区内部的环境也是能否成功的关键。
当然,除了打造优质的政务环境、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高效服务外,硬件环境也至关重要。比如,无论是园区的规划、楼宇的设计,还是园区整体环境的营造,都应保持着超前的思维、极高的水准,甚至每一个建筑都应着力构建一个宽敞明亮、清新舒适的空间,让每个身处其中的人感到由衷的快乐和幸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筑巢引凤,花开蝶自来”。
高端声音
产业园区光有产业是不行的,所以现在各地方政府都能感觉到产城融合给本区域带来的复合贡献。我们需要在城市的战略之下和新城新区的规划之下,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品质的绿色住宅和城市的配套功能。所以现在政府的职责和意识已经从过去招园区、园区招科技企业,变成了招一个大的城市运营商、区域发展商,实现产城共同发展。
——— 北科建集团董事长 郭莹辉
园区在行动
经济开发区
聚焦聚神聚力建设“四基地一中心”。“四基地”,即以泰钢集团和泰嘉不锈钢项目为依托建设千亿级不锈钢精深加工产业基地、以鲁中铁路物流园和乾硕物流园为依托建设百亿级现代物流产业基地、以九佳汽车紧固件和精瑞自动化模具为依托建设五十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以青杨行山水资源和优质医疗资源为依托建设十亿级医养健康产业基地;“一中心”,即十亿级现代服务业中心。
医药健康产业园
医药健康产业园作为莱城区重点打造的“集现代生物医药、先进医疗装备、健疗康养服务”于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高新技术园区,是莱城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打造的重要平台之一。
莱城区将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实现千亿产值、吸引千名以上高端人才、企业市值达到千亿的“3个一千”目标,为省市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建设全国一流医药产业园,叫响“鲁中新药谷”这一靓丽名片。
记者 李玉亮?
新闻推荐
6月4日,在钢城区汶源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党员“加油站”,几名党员正在党建书架前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利用空余时间给大脑“充电...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