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莱芜市 > 莱芜新闻 > 正文

让年鉴“飞入寻常百姓家” 莱芜市年鉴工作转型升级访谈

来源:莱芜日报 2018-03-16 21:2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高明 通讯员 蔺延军

近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年鉴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制定印发《莱芜市年鉴事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记者就如何贯彻落实《通知》《规划》精神,推动莱芜市年鉴事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高年鉴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水平,专门采访了市史志办副主任亓玉胜。

记者:亓主任,年鉴工作是各级政府的一项“法定”任务,也是地方史志工作的一项主业和常规性工作,你作为分管此项工作的负责人,请您先介绍一下莱芜市年鉴工作编纂出版的现状。

亓玉胜:近年来,莱芜市各级高度重视年鉴工作,全面落实“一纳入、八到位”,确保了年鉴编纂工作有效持续推进。特别是自2013年以来,莱芜市市区综合年鉴实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全覆盖,走在了全省前列。《莱芜年鉴》是由市政府主办、市史志办编纂的综合性年刊,创刊于1994年,至今已经连续出版24卷。在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和各供稿单位、编纂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莱芜年鉴》不断改革创新,多次荣获省年鉴特等奖,出版质量、出版时间保持全省领先,时效性、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充分肯定。莱芜市区年鉴以其翔实的内容、可靠的资料、权威的数据,在宣传莱芜,服务领导科学决策、交流信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护历史传承、弘扬优秀文化等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

当然,目前仍存有部分部门单位对年鉴工作认识不到位、供稿不及时、质量不过硬、出版不规范的问题,存有年鉴工作发展不均衡,依法办鉴、依法治鉴的机制不顺畅,年鉴功能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知》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年鉴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本着对历史负责、对莱芜负责、对事业负责、对部门单位负责的态度,站在长远发展的高度,从践行新理念、建设新莱芜的全局出发,切实做好年鉴工作。

记者:当前莱芜市年鉴事业面临哪些机遇?

亓玉胜:你说的“事业”二字,确实说到点子上了。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年鉴工作已经从“一本书”向一项事业转型,国家“全面推进史志事业转型升级”的工作要求,开启了年鉴事业发展的新征程,年鉴事业的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这正是年鉴工作面临的最大机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年鉴事业发展。《通知》《规划》的制定发布,明确了年鉴事业发展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可以说,发展机遇千载难逢,发展形势催人奋进。

记者:您能具体谈一下莱芜市年鉴工作的思路、目标、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吗?

亓玉胜:在总体思路上,《通知》已非常明确,就是要强化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记载历史、服务社会、为民利民,坚持依法办鉴、依法治鉴、创新发展,提高编纂质量,提前出版时间,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当前,重点做好《莱芜年鉴(2018卷)》《莱城区年鉴(2018卷)》《钢城区年鉴(2018卷)》的编纂,推进市区综合年鉴编纂质量提升,出版时间力争能在6月底前出版发行。还要不断促进综合年鉴向功能区拓展,力争到2020年,要在巩固市区综合年鉴全覆盖成果的基础上,实现市、区年鉴与功能区、镇村级部门行业年鉴工作全面发展格局,形成包括年鉴编纂体系、理论研究体系、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工作保障体系在内的年鉴事业综合体系。

记者:刚才您谈到年鉴工作要提高编纂质量,提前出版时间,为什么要着力强调促进这“两个提高”?

亓玉胜:提高年鉴编纂质量,提前出版时间,这是当前年鉴事业创新发展的首要任务。“年鉴”必须“年编”,“年编”必须“年见”。年鉴姓“年”,年度性是其基本特征;年鉴属“鉴”,鉴是衡量选题选材最终价值尺度。年鉴作为“集万卷于一册,缩一年为一瞬”的地情信息密集的资料库,必须及时出版、提前出版,不能“年见”不了,成了“跨年度工程”。只有做到年编、年出、年见,才能更好发展其资政、鉴戒、窗口、教化和存史的权威作用。关于提高编纂质量,当前主要是落实好年鉴资格管理机制和年鉴质量管理规定,这其中也包含着依法办鉴、依法治鉴的规定要求。总的目标要求是坚持质量第一,以法管鉴,力求出经得起时代和历史检验、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年度特点和地域特色的精品佳鉴。

记者:创新是个老话题,也是新话题,您觉得在新时代下,年鉴工作创新方向在哪里?有什么新方式新途径?

亓玉胜:年鉴不仅要“年编年见”,更要“年出年新”。要以创新的理念求发展,通过“革故鼎新”“吐故纳新”,努力使年鉴编纂“出新出彩”。今年的年鉴工作,我们除了在设纲立目、条目选编上做出创新外,还要在撰稿队伍、组稿采稿、照片条目和文献收录四个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做到“四个并重”。一是坚持存史资政功能与利民便民功能并重。在充分发挥行政系统撰稿队伍主体作用的同时,建立非行政系统的撰稿队伍,将年鉴撰稿队伍扩大到“两新”组织,延伸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每个角落。二是坚持供稿组稿与约稿采稿并重。改变一年一次收集资料的单一模式,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动态收集境域内的年鉴信息资料,对年度内的大事要事、特定选题和公众关注话题,主动进行约稿、采集,拓宽年鉴信息资料收集渠道,将年鉴工作深入到社会各个层次和方面,实现信息采集多元化、社会化。三是坚持照片资料与文字稿并重。主动挖掘照片条目题材,创新照片条目的采摄、征集和编发工作,适当扩大照片的刊载范围和数量,提高年鉴质量。四是坚持年鉴编纂与地方史志资料收集管理并重。在突出文字稿、照片资料收集的同时,加强各供稿单位当年度工作总结和涉及全市工作发展的规范性文件、文献的收集,拓展二次文献收录范围。

记者:当前,整个社会正处于信息化时代,年鉴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转型升级?

亓玉胜:你提的这个问题,既是一个年鉴信息化建设问题,也是一个年鉴宣传问题,更是一个年鉴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在“互联网+”新形势下,如何要做到编鉴为用,发挥年鉴资源优势,使年鉴资源“活”起来?大有文章可做,有很多工作需要做。下一步,我们要按照《通知》《规划》要求,通过编写资政报告、地情书籍等手段,加强对年鉴资源的深加工。同时,拓宽读鉴用鉴领域,逐步建立地情年鉴数据库,充分利用方志馆、地情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阵地,提高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服务的水平,真正让作为“官书”的年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要借助各级各类新闻媒体或举办周年宣传日、开展知识充实等措施,大力宣传年鉴工作,通过宣传,进一步促进领导干部了解年鉴,社会各界知晓年鉴,读者群体熟知年鉴,逐步在全社会培育浓厚的年鉴意识,使年鉴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自觉。

新闻推荐

全力捍卫荣誉 积极争创先进

莱芜市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创建全省食品安全先进市等各项工作尽管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问题还比较多,工作任务依然繁重。全市上下要迅速行动起来———本报讯(记者毕研敏)记者从3月14日莱芜市召开...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让年鉴“飞入寻常百姓家” 莱芜市年鉴工作转型升级访谈)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