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莱芜市 > 莱芜新闻 > 正文

“草根剧团”唱响新生活

来源:莱芜日报 2018-03-16 21:2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吴健 张杰

作为一支繁荣农村群众文化、丰富农村群众生活、反映农村面貌变化的重要队伍,庄户剧团由于接地气、形式灵活、群众参与度高,而深受农村群众喜爱。近年来,得益于庄户剧团的迅速发展,莱芜市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大餐。

搭建平台 “草根剧团”唱“主角”

今年春节期间,莱芜市在市政府广场T型舞台,举行了9场文艺演出,参演的队伍当中,除了莱芜梆子艺术传承保护中心,还包括来自基层的部分剧团。同样是在春节期间,莱芜市广大基层社区(村)也举办了自己的“春晚”。众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庄户剧团纷纷登台献艺,“唱大戏,过大年”,备受农民群众青睐。

而这些只是莱芜市为庄户剧团展示风采、扩大群众影响力搭建的众多平台之一。庄户剧团规模不一,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大小不一,成员们大都“穿上戏服是演员,脱下戏服是农民”。为了擦亮庄户剧团品牌,从而增强吸引群众参与的带动作用,莱芜市积极搭建多种演出平台,全方位增加庄户剧团演出、交流、锻炼机会,提升其发展活力。在莱芜市举行的“千场文艺走基层 一村一年一场戏”活动中,演出的剧目大部分由庄户剧团来承担。

2017年9月下旬至11月上旬,莱芜市举办了全市首届业余剧团戏曲大赛,参赛对象为具有一定戏曲表演水平,且依法在登记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级各类业余文艺表演团体,即使未注册,但长期在农村坚持演出的部分优秀农村庄户剧团也可参赛,并专门对参赛人员做了规定。大赛报名开始以后,广大庄户剧团积极参与,全市共有莱芜梆子、吕剧、豫剧、京剧等多个戏曲剧种的46支业余文艺团体参加了预赛和决赛,演职人员达1200余人,也吸引了数十万名观众参与投票。

“此次业余剧团戏曲大赛,展示了莱芜市传统戏曲的魅力,是对传统戏曲在基层传承、发展成果的检验,为基层剧团特别是农村庄户剧团搭建起了一个展示的平台。今年的文艺下基层活动,我们将以戏曲演出为重点,为广大业余戏曲文艺团体提供更多的演出机会。”市文广新局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多方面扶持 “草根剧团”与时俱进

莱芜市的庄户剧团多为群众自发建立,其成员也都是有着相同爱好的村民,绝大部分都没有经过专业正规的培训。为推进包括庄户剧团在内的全市业余文艺团队规范化发展,莱芜市对业余文艺团队的组建要求、认定标准等进行了探索。对于优秀业余文艺团队,每年组织参加各级文化部门组织的文艺展演和节庆文艺演出活动,在扶持政策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并优先安排参加政府组织的惠民演出、文化下乡、消夏文艺晚会等文化活动。

要唱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好戏,吸引观众,离不开好的节目、好的演员,而这恰恰是很多庄户剧团的“短板”。为保证庄户剧团的演出质量,莱芜市文化部门充分发挥“好莱芜文化大讲堂”的阵地作用,对庄户剧团进行培训,仅去年就针对创作、排演、化妆等主题举办了十几次培训,每次参加人员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上百人,并邀请省内专家、外地优秀剧团、本地专业演员,通过业务指导、现场观摩学习、下乡指导等形式,从剧本、服装、舞台现场等方面,对庄户剧团成员进行培训。去年全市首届业余剧团戏曲大赛期间,市文广新局还专门举办了莱芜梆子艺术专题讲座,邀请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莱芜梆子艺术传承保护中心主任李长生等,为现场戏曲爱好者进行专业辅导,令大家受益匪浅。

表演身边事 “草根剧团”颇有“上座率”

“婆婆是妈,亲妈也是妈,不管有钱没钱,都是咱亲妈,都要好好孝顺好好待。”这是东见马村庄户剧团自编剧目《有钱没钱都是妈》的台词,质朴的语言说出了村民们的心声,而像这样的剧目,已经成为东见马村庄户剧团的主演剧目。“近几年,我们除了表演一些传统的梆子戏之外,还以身边的人和事为原型,编写了一些新剧,不仅能够满足大家的胃口,还能反映出新时代新农村的生活变化。像反映婆媳关系的剧目还有《婆媳之间》、《婆婆也是妈》,还有反映现在年轻人婚姻彩礼问题的剧目《相亲》,再比如我们村里修了路,用三句半的形式把村民们的高兴唱出来。别看我们是乡村‘草根剧团\’,可我们也能唱‘大戏\’,对于老百姓来说,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事就是最爱看的‘大戏\’。”东见马村庄户剧团团长王立友告诉记者。

而在雪野镇吕祖泉村,锣鼓队、舞狮队、秧歌队……十多个节目类型,近百人参与的队伍,也让该村的庄户剧团成为十里八村文化传播的主力军。

近几年,莱芜市庄户剧团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用王立友的话说,就是赶上了发展文化事业的好时代、好政策。“剧团里的音响等一些设备都是区里文化局支持的。现在,我们还有机会接受专业老师的指导,对我们自己编写剧本、选择演出服装道具等方方面面都很有帮助。有这样的好环境、好政策,我们更有动力好好把基层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王立友说。

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创新和传承也成了摆在众多庄户剧团面前的现实问题。首先就是剧本,虽然编写了一些反映当代生活的曲目,但受制于文化水平的不足,大部分剧团还是以演出传统剧目为主,缺少更多高质量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剧本。再就是随着村民们欣赏水平的提高,对演员和演出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恰恰是许多庄户剧团的“短板”。

今年,市老年大学刚刚开学,王立友就跑去报名上课了。老年大学开设了莱芜梆子戏曲班,由市梆子剧团退休的老艺术家亲自授课,这对王立友和他们村的庄户剧团来说是件大好事,因为又有机会接受老艺术家的专业辅导了。

评 论

让更多人为“草根剧团”点赞

□吴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离不开广大基层群众的积极参与。春节前后,记者采访了莱芜市部分庄户剧团。这些剧团,植根于基层,用身边人,演身边事,唱身边戏,成为活跃基层生活、传承传统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的重要力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不断增强,对于精神食粮的需求不但更多更丰富,而且要求“营养价值”更高。作为基层文化产品的重要供给者,“草根剧团”只有适应时代发展不断创新,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才能生存发展下去,才会进一步助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就以演出节目为例,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近年来反映农村生活和农村变化的新节目不断创作出来,但在许多庄户剧团的节目单上,唱主角的还是众多传统剧目。“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受制于文化水平、专业知识等方面的不足,“草根剧团”缺少更多题材新内容新、反映时代变化和基层生活的剧本,这也成为制约“草根剧团”发展、吸引广大群众特别是年轻人参与的一块“短板”。同时,现在人们的文化欣赏水平在不断“提档升级”,提高演出质量和规范化水平也是众多“草根剧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今年莱芜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传统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跟上时代脚步、适应发展需求,这对众多业余文艺团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为了推动基层业余文艺团体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莱芜市不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还通过政策引导、搭建平台、加强培训、业务指导等方式提高“草根剧团”水平,并在推动规范化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相信随着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随着群众关注参与程度的不断提高,“草根剧团”的舞台会越来越大,来自基层文化生活的“好声音”会越来越响亮。

“草根剧团”演出现场

吕祖泉村庆新春大拜年文艺汇演。(记者 张杰 摄)

东栾宫村梆子剧团文艺演出。(记者 张杰 摄)

东见马村庄户剧团基层文艺汇演。(记者 张杰 摄)

新闻推荐

先红脸 再亮剑 市市场监管局举行2018年消费维权约谈会侧记

□本报记者邹建明通讯员吴胜华3月13日,市市场监管局举办了2018年消费维权集中约谈会,对2017年消费投诉较多及抽检合格率较低的涉及民生和社会公共安全方面存在问题的30家企业进行了约谈。“这是一...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草根剧团”唱响新生活)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