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冰
3月5日,钢城区艾山街道雁埠子村70岁的村民王元水,一大早就来到村“两委”大院。“眼看着又到种小米的时候了,俺来和刘书记拉拉,人家刘书记有见识,要不是他,俺家的小米就卖不出去了,更不可能比人家贵一块钱卖出去。”
王元水口中的刘书记,是2017年8月,根据市委组织部门统一安排,莱芜职业技术学院选派到雁埠子村的第一书记刘震,和他一起来驻村的干部还有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的李会成,以及中国银行莱芜分行选派到雁埠子村的驻村干部亓海峰。
王元水轻车熟路,来到村“两委”大院靠东的那间房,敲了一下门:“刘书记在屋里吗?”“老王来了啊,快进来吧,我写东西呢。”没见到人,刘震就根据声音分辨出了王元水的声音。
王元水开门见山,说:“刘书记,天气开始转暖了,过几天就要种小米了,你有什么想法吗,给俺说说,俺听你的。”“我现在正在起草成立雁埠富农果蔬合作社的文件,打算近期成立合作社,往后咱的小米就按照合作社的模式运行,我们正在考察小米的新品种,鼓励大家扩大种植规模,加上咱去年打造的雁埠小米的品牌,今年肯定还能卖个好价钱。”刘震边说,边让王元水看他正在书写的文件。
提到卖小米的经历,王元水就打开了话匣子。王元水是村里的贫困户,小米一直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去年小米丰收,王元水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卖不出去。”
刘震参加完市里的驻村干部培训会后,2017年8月中旬正式到村里开展工作,在入户调查时,王元水把小米的情况告诉了刘震和其他驻村干部。
刘震立即着手调查,发现村里还有滞销的小米20000多斤,按照市场价格,6元一斤,如果卖不出,村民就要损失12万元。这对于一个市级贫困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很有可能造成部分村民返贫。
怎么才能把这么多的小米卖出去呢?
刘震发现村里的小米质量很好,而且没有污染,是难得的绿色食品。通过和朋友交流,不少人有购买小米的愿望。2017年8月24日,刘震就和其他两位驻村干部把卖小米的信息发到了各自的朋友圈里,价格比市场高一元。
奇迹出现了,第一天就被订购了800斤小米。3位驻村干部高兴地开着自己的车,把小米装进方便袋,挨家挨户送了过去。
送完第一天,3个人开始合计,“这样卖小米太低端,如果贴上农户的名字,小米不但能卖上价去,肯定更好卖。”到了第二天,小米还是用方便袋装,但是每个方便袋上都贴上了农户的名字。署名小米一发到朋友圈就引起了轰动,很多人慕名前来购买雁埠小米,第二天卖出去了1000斤。
刘震并没有满足,他想:“既然小米是村民主要收入来源,如果有了自己的品牌,岂不是销路更广,价格也有了保障?”刘震的想法得到了其他两位驻村干部的支持。
原本学设计出身的刘震和李会成,在送小米的同时,晚上加班设计出了小米的包装盒,并立即联系厂家制作。很快,带有包装盒的小米面世了。不过几天,全新设计的米黄色调的包装也出来了。
就这样,小米边卖边换装,一个多月的时间小米就卖光了。小米卖光了,刘震也没有闲着,通过几周的努力,设计出了“雁埠小米”商标,并报送到相关部门,等待批准。
王元水因为驻村干部帮忙卖小米,收入多了六七百元钱,所以从此有啥事都想来问问刘书记。
把王元水送走后,刘震告诉记者,虽然村里目前还有一户贫困户,但是不能掉以轻心。为增加村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他正计划打造雁埠工艺美术合作社,帮助村里培训葫芦加工,打造村扶贫葫芦加工业。目前已经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家葫芦烙画传承人刘斌达成协议,不久就开始实施。
新闻推荐
他不仅是村支书,也是一位校车司机,刮风下雨、风吹日晒,一干就是十年。“你要真买,我就负责开。”十年前的承诺,他一直在践行———一位村支书的十年校车路□本报记者刘坤3月6日早上5点50分,天刚蒙蒙亮,...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