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耿昭
邀您出发
最近几天,气温回升明显,春天正缓缓向我们走来。于此同时,各种户外运动也慢慢热了起来。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个骑行的故事。长路漫漫,我们也可以做一个骑行者,在春天里勇敢出发。
王全之和朋友
出发“替补”骑行河南云台山
王全之是方下中学的物理老师,热爱骑行,转遍了莱芜的山山水水。他一直想来一次长途骑行,2010年暑假,机会来了。“我有两个朋友打算骑行去河南云台山,结果一个临时有事去不了,另一个就找到了我,我算是‘替补\’。”王老师说。
两人一拍即合,决定结伴出发。“我们两个,他的体力好,我太胖了。虽然我年长一点,但往往是他照顾我,一路上都是他骑在前面。中午休息,一般不找旅馆,我们都带着吊床,找一片树荫,拴在树上就睡。每次都是他看着行李和装备,通过手机QQ向朋友群里发布骑行信息。”回忆起来,王老师对朋友充满感激。
全程600多公里,他们制订了详细的计划,严格按计划骑行,一路风雨兼程。即使准备充分,但依然状况百出,朋友的轮胎扎了7次,王老师的扎了1次。扎了胎就得自己补,有时在荒无人烟的地方,没有水源,他们扛着自行车找水源、找村庄(见过补胎的都知道,要找到漏气的地方,水是必不可少的)。见到树林就往里钻,期望在那里能找到一条小河沟。说起这一段,王老师脸上满是笑意。
王全之近照
偶遇 热情的菏泽骑友
天下骑友是一家,他们骑行到菏泽的时候,遇到了当地的骑友。“当时在菏泽市区,我们遇到了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因为我们穿着骑行服很显眼,那个人就和我们聊了起来。”当得知他们是从莱芜一路骑行过来的,菏泽骑友十分佩服,并且热情地介绍了当地的骑行队伍。
晚上,菏泽骑友给他们安排了住宿,执意请客吃饭,“他们很客气地说‘明天早晨就不送你们了,晚上我们一起吃个饭交流一下\’。”席间,大家开怀畅饮,谈人生,谈风景,谈见闻。菏泽骑友还叮嘱了许多注意事项,在后续的骑行中帮了很大的忙。能在异地他乡遇到这样的知己,受到这样的礼遇,王老师感觉很温暖,也给那次骑行增添了许多乐趣。
牵挂 剪不断的思念
一路美景一路故事,在享受骑行的同时,家人的牵挂也时刻伴随着他。“尽管知道他向来都很小心谨慎,可还是一百个不放心。”王老师的妻子说,“当时8岁的儿子每次吃饭之前都要重复自己学过的一句诗文,‘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然后自言自语:‘不知道爸爸是不是这样做了呀!\’有几次眼里还闪着泪花。”
王老师对家的牵挂也是与日俱增。到了云台山之后,下一站是洛阳,离西安已经很近了,本来打算顺道骑行去西安。但是,实在忍受不了思家之情,就放弃了。为了赶火车,他们狂奔向洛阳,一天骑行了160公里。回家后,家人好像迎接凯旋的英雄一样激动无比。
收获 一段美好的回忆
骑行收获的是健康和快乐。骑完云台山这一趟,王老师瘦了12斤,朋友开玩笑说:“没想到胖子还挺厉害的!”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收获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王老师说:“有时上课,我就拿自己的例子激励学生,告诉他们无论做什么都要有目标、贵在坚持。出发之前,我就没有想到一天能骑150公里。我跟学生说:做题能多难?一天学两个小时能有多累?我们一天骑8个小时,累不累?为什么学着这么没有斗志?因为目标没明确,不知道为什么学。像我们骑自行车,今天一定要骑到那个城市,有了目标,所以骑着格外有劲。”可能王老师不仅是在激励学生,也是在激励自己。生活不也像骑行一样吗?要向着目标努力奋斗。
到达目的地□本版照片由王全之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艳芳通讯员白霜)2月23日,农行莱芜分行召开2018年党建和经营工作会议,贯彻落实省行2018年党建和经营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7年工作,安排部署今年主要工作任务。在认真分析形势的基础上,该...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