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健
3月1日上午,气温只有0℃左右,寒风料峭,但市政府广场上却是人头攒动、气氛热烈。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将在这里为全市人民献上一场文化盛宴。
9时左右,伴随着喧天的锣鼓声,2018年元宵节民间艺术表演拉开了帷幕。参加演出的演员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舞龙队身手矫健,步伐灵活,两只“龙”时而盘旋,时而游走,活灵活现;表演扇子舞的队伍人手两把折扇,动作整齐优美;划旱船的演员们游走在演出区域;秧歌队伍身着艳丽的服装,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用富有感染力的动作表达着人们迎接元宵佳节的喜悦……
为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今年元宵节期间,莱芜市在市政府广场举行了元宵节民间艺术表演。“今天是元宵节民间艺术表演的首场演出。3月1日(正月十四)和3月2日(正月十五)每天上午9时-11时,都将在市政府广场举行演出。这次表演,共有10支来自莱城区、钢城区和雪野旅游区的民间艺术表演队伍参加,参演节目既有舞龙、舞狮、秧歌等群众自编自演的民俗节目,也有火流星、抬芯子等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目。”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
口镇下水河村民间艺术表演队的表演区域前围满了观众,该村今年给大家带来了舞龙、舞狮、秧歌等节目。演员们身着色彩各异的服装,动作根据各自表演的节目不同,或轻快,或迅捷,或诙谐,或阳刚,或优美。表演队前,记者遇到了带队的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传尧,他正在聚精会神地关注着村里队伍表演的一招一式。“我们已经连续10年参加元宵节民间艺术表演了。这次我们村来了100多口人参加演出。今年,我们村从正月初七就开始准备、排练,除了往年的舞龙、舞狮等节目,还首次增加了秧歌表演。除了参加这个演出,今年春节期间,我们已经举行了10几场演出,丰富了大家的文化生活。”郑传尧说。
来自口镇港里村的刘霞是划旱船表演队的成员之一。她和其他队员穿行于广场上的各个表演队伍之间,将欢乐带到了各个角落。在这支队伍里,从六七十岁到30来岁,各个年龄段的都有。刘霞告诉记者,为了准备这次演出,大家都积极参加排练,年前年后大家都挺忙的,但排练一直都没耽误。
表演队伍中,还有许多孩子的身影。他们有的表演扇子舞,有的表演秧歌,有的拿着刀枪棍棒等道具配合着大人演出,妙趣横生的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今年10岁的王羽凡是首次参加元宵节民间艺术表演,今天一大早,他就开始做准备了。对于这样的演出,他既紧张又高兴。一旁的小伙伴、12岁的李英豪已经多次参加这样的艺术表演了。
精彩的节目,“舞”出了演员们的精气神和对幸福生活的喜悦,欢乐的气氛让观众们的热情不断“升温”。驻足观看的市民越来越多,大家拿出手机,记录下精彩的演出。还有摄影爱好者专门来到这里,用相机撷取着欢快的瞬间。人群中,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都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到了现场观看演出,市民刘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为了让孩子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能看得更清楚,他将孩子举到了肩上。“这些节目都很精彩,现在的孩子接触这些民俗表演的机会越来越少。这次看到了,孩子非常感兴趣。”
正在聚精会神观看演出的东升社区居民杜方文8点多就来到了现场,他告诉记者,这几年的元宵节文艺表演,他都要来现场看。“你看这些节目,多热闹,既反映了咱们现在的好生活,也预示着今后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晓一个新的生命降临,全家人都沉浸在喜悦中,通常不会关注到孩子的听力问题。但不容忽视的是,正常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率为1-3‰,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发病率为2-4%。带有耳聋基因的生育聋儿的...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