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莱芜市 > 莱芜新闻 > 正文

山村三代人接力?当好传统梆子『传承人』

来源:鲁中晨刊 2018-03-01 09:12   https://www.yybnet.net/

□记者张杰

在雪野镇东栾宫村,活跃着这样一群村民,经历66年的时代变迁,他们让传统文化焕发着活力。每到春节或者重要的日子,他们都会聚在一起,登台献艺,凭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默默地传承着莱芜梆子戏的传统曲目。

1

请师傅上门,山村里搞起梆子剧团

“我们村的剧团叫弘泰剧团,这个名字是在2013年起的,‘弘扬传统文化,祈福国泰民安\’是名字的寓意。”东栾宫村剧团的班头刘永山向记者说起了他们村的剧团。

东栾宫村的乡村剧团有着66年的历史,最早把梆子戏带到村里的是莱芜梆子的著名老艺人,兴华班的赵兴杰,外号“赵二子”。1952年,东栾宫村的村民们把赵兴杰请到了村里,拜其为师学习梆子剧。感受到村民的热情,赵兴杰接受了村民们的请求,从1952年开始教村里人唱戏,到1955年正式登台演出。三年的时间里,赵兴杰手把手地培养出了60多个梆子戏演员,东栾宫村艺术团也基本具备雏形。

今年83岁的栾召常是村里的第一批梆子戏演员,现在因为年龄原因他已经很少登台演出了,但他的经验却是艺术团的宝贵财富。“那个时候条件不好,我们背着煎饼学唱戏,大家凑饭来招待老师,挨家挨户排队招待老师。那个时候也没有剧本,我们文化层次又低,学戏就是靠口口相传,唱的每一出戏,每一句台词,都是硬记在脑子里。”栾召常回忆说。

虽然没有文字剧本记载下来,但以前学过的戏,到现在都没有失传,从汉朝戏《楚汉之争》到三国戏,再到唐朝戏《雷振海征北》,宋朝戏《金沙滩》《两狼山》《阴阳山》全套的大戏,他们凭着自己的记忆都很好地传承了下来。“那个时候村里还专门搭过舞台,到了大节日或重要日子,都要唱戏。后来我们还到周边村去演,雪野水库修建,附近举行庙会,我们都去,8天9晚唱不完,光宋朝戏那几个曲目就能唱4天。”

2

时代变迁,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东栾宫村的剧团发展20多年后,因为历史原因,被迫中断,原来的一些服装和道具遗失殆尽,所幸剧本都记在每个人的脑子里,这也为以后剧团的振兴保留了希望。

1982年东栾宫村剧团正式恢复,经历过波折后的剧团人员并不齐整,演出戏服和道具也很缺乏,面对困难,东栾宫村靠着对梆子戏的热爱,重新组建了剧团。随着栾召常等一批剧团成员年龄偏大,新一辈的剧团成员开始慢慢走上前台,挑起大梁,刘永山、栾贻玉、陈业峰等迅速成长起来。

今年52岁的栾贻玉跟刘永山一样,也是剧团的班头,跟刘永山负责舞台演出不同,他主要负责剧团整体发展。“我在城里有自己的工作,但是村里有演出我还是要回来。你不干、我不干就失传了,谁叫咱热爱这个。”栾贻玉说,那个时候受村里老艺人们的影响,他跟很多人一样喜欢上了梆子戏。

“我们现在用的服装和道具基本都是1982年恢复的时候置办的,有了硬件设施,我们就跟着年龄大的老辈人学戏,就这样把村里的梆子戏传承了下来,我们50岁左右的这批人算是第二代了。”栾贻玉说,一直以来,剧团的传承都是靠着大家的那份热情,缺服装道具,大伙想办法凑点钱添置,没有音响设备,他们想办法把别人淘汰的二手设备买回来。

虽然条件有限,但是他们却坚持了下来,并且在内容上还有创新。在把老曲目传承下来的同时,他们还根据时代的发展,自己创作一些曲目,例如讲述婆媳关系好的新剧《婆媳情》,反映农村建设变化的《夸夸咱们的新农村》,都是顺应时代发展而创作的,并且都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好作品。每年千场文艺走基层,他们都按照计划一场不落地演出。

3

进入新时代,老中青三代人撑起大舞台

从传统古装戏

到现代剧,村里的文

化氛围持续上升,

“俺村里这些年轻人聚

在一起打牌的很少,打

仗骂街的更是几乎没有,

这些跟我们剧团的宣传有很大

关系。现在很多年轻人受我们的影响,加入到了我们剧团,为我们注入了新鲜血液。”栾贻玉说,年轻人有文化知识,学起来也快,村里的老艺人就手把手地教,从台词、唱腔、架势,再到道具的使用,老艺人亲自上阵带新人。

今年31岁的屈延华也是剧团里的成员,2010年当兵退伍回家的屈延华自主创业,在城里开了一家饭店,每年到了演出的时候,再忙他都回去。去年,剧团还加入了7名女成员,“正是得到了村里人的普遍认可,才有了男爷们的支持和信任,这些家庭妇女才能够走出家门,走上舞台。”

现在的剧团年龄结构搭配是老中青三代,栾召常以及76岁的刘永利、73岁的屈延宾为代表的这些老一辈艺人现在还有七八人,57岁的刘永山、52岁的栾贻玉、40岁的陈业峰为代表的中年一代最多,达到30多个人,是剧团的骨干;以80后的屈延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目前已经有10多个人。“这两年随着政策的支持,剧团算是进入了最好的时代,老中青三代人撑起了我们村梆子戏的大舞台”刘永山说。

挖掘潜力,让传统文化资源发挥新能量

4

作为村里梆子剧传承的第三代人,屈延华他们身上多了许多的责任和压力,解决了后继有人的问题之后,系统的保护和整理,与时俱进的发展,成为摆在剧团面前的挑战。“粗略统计的话,传下来的有70多部戏,以前的时候都是口口相传,我们也想搜集资料,把这些戏落实到纸面上,这个活干起来相当复杂,不仅是词,还有扮相、服装穿着等等,都要按照传统整理出来。”刘永山说,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编写了一些反映当代生活的曲目,但是受制于文化水平的不足,剧团还是缺少更多像样的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剧本,这些都是以后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在,东栾宫村的这些草根艺人们希望能够找到水平更高的老师,就像当年赵兴杰老师那样,走进村里给他们指导。“我们村剧团的发展,完全得益于现在市里大力支持发展文化事业的好政策、好环境,我们的一些设备,就是政策的支持。我们的传统梆子戏不仅要好好传承,以后还要把这个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栾贻玉说,今年他从报纸上看到市里的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就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文化事业,这也给他增强了信心。“像东栾宫村剧团这样有鲜明特点,发展传承较好的村,在雪野镇还有几个,虽然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实际困难,但是他们克服困难坚持了下来,为全镇的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新时代,希望他们能够继续弘扬和传承民间的传统文化,为乡村文明建设发挥更大作用。”雪野镇文化站王立法说。

作为负责剧团发展的班头,栾贻玉和其他骨干一起,正计划着今年要做的事,先把剧团注册了,规范化管理,再就是尝试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有这么好的文化资源,不仅要传承还要发展,应该好好挖掘文化的潜力,让我们村的传统文化资源在新时代发挥新的能量。”栾贻玉说。

东栾宫村剧团的演出现场

新闻推荐

实现新作为,以强烈的责任担当谋发展干工作

(上接1版)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与作为是我们发展的基石和基础,是加快建设“五个莱芜”唯一的船和桥。以强烈的责任担当谋发展干工作,实现新作为,就要迅速从年节氛围中走出来,提振精气神,以“只争朝...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山村三代人接力?当好传统梆子『传承人』)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