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于向阳
本报通讯员赵冰张群
莱芜市莱城区口镇下水河村是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是省里首批移风易俗先进村,还是“省级城镇建设明星村”“省级文明村”“省级法治建设示范村”等。20年来,荣获市级以上各类荣誉大大小小40多项。
一个村获得一项荣誉比较简单,如果连年获得表彰,就没那么简单了。2月9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传尧道出了治村诀窍。
1998年,郑传尧被选为第一届村民自选的村主任,10年后兼任村书记,直至今日。他告诉记者,这么多年他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并取得群众认可,首先是把法律法规挺在最前面。
2013年下水河村旧村改造完成一半,村民搬进了楼房。这时他发现,村民虽然住上了楼房,但是观念依然停留在过去。尤其是遇到白公事,大操大办,一场白公事下来最少也要花两万元,不但浪费非常严重,还严重影响了其他村民的正常生活。
为此,下水河村在村北修建了一个设施齐全的告别大厅,供村民免费试用。鼓励村民厚养薄葬,为村民省钱。
第一户成功在告别大厅举行白公事,只花了2000多元。原本以为丧事简办可以就此推广下去,没有想到在推行到第二家时,他发现当初的很多设想都是一厢情愿。
这户人家人多势众,经济条件比较好,铁了心要大操大办。郑传尧多次带村“两委”成员登门做工作,希望通过诚意感化他们,但是都没有成功。结果这户人家的白公事,花费了近3万元,整个村都被闹得乌烟瘴气。
这件事让郑传尧明白,光靠说服教育和村民的品德自觉还不行,必须有法律法规的约束。所以他带领村民起草了《下水河村丧事简办章程》,挨家挨户做工作,让每个村民签字按手印。
章程不但规定了丧事简办的具体程序和时间,而且还规定了如果不按照章程办理的后果:村民治丧委员会将不参加该村民的丧事,该村民也不能参与村集体荣誉评选,而且不能享受村里的福利待遇。
章程经过村民签字按手印后,丧事简办在全村推广开来。从2013年到今年春节前,共举办了40多场白公事,全部按照丧事简办程序进行,为村民节约资金60多万元。
之后,村里的喜事新办也是按照丧事简办的步骤进行推广,同样收到不错的效果。村民的手印就成了郑传尧治村的第一个诀窍。
“但是也有不少的事情无法靠法律规范去约束,这时就要靠听取群众的声音。”郑传尧说。
下水河村有一个艺术团,经常在一起排练节目,并去附近演出,很受群众欢迎,群众参与积极性比较高。有一次,郑传尧在观艺术团排练时,听到下面观众议论:“那个谁家的媳妇,不孝顺老人,还在这里蹦蹦跳跳。”
郑传尧听到后去调查,结果发现这个村民确实在家里不孝顺老人,村“两委”当即取消了这个村民加入艺术团的资格。
“村里有很多是家事,孝敬父母就是其中之一,除非非常出格的情况需要法律介入,更多是需要道德的约束,而这时候如何判断就比较难,所以村民的声音就很重要,因为他们生活在一起,情况了解比村干部要更清楚。”郑传尧说。
所以,村里规定,村“两委”必须和村民多交流,听取村民意见。这是他们治理农村的第二个诀窍。
虽然为了把村治理好想了很多办法,但郑传尧说,关键一条是有经济保障,发展好村集体经济,这也是第三个诀窍。目前下水河村通过发展集体企业、土地租赁等方式,每年可以有60万元左右的村集体收入。
“农村自治不是口号,需要实打实的经济基础。”下水河村制定了村民从生到死的福利,出生就有红包,幼儿园有补贴,大学有补助,村民年龄到了60岁以上就有补贴,老人去世只要奉行丧事简办还有奖金。
“如果村民违反村规民约,我们就可以取消他们的福利待遇,村民自治的义务、权利也就得到了彰显。反过来,村民遵守村规民约,村里的事物推广起来就会更顺畅,村就更好治理了。”郑传尧说。
新闻推荐
例行表彰会变成作风建设会,不谈进步找差距。面对去年成绩,莱城区提出 未到敲锣打鼓时
□本报记者于向阳本报通讯员陈晓永今年年初,从省统计局传出消息,在2017年全省县域经济排行榜上,莱芜市莱城区从前年的第62位攀升至第37位,一年提高了25个位次。按惯例,每年春...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