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莱芜市 > 莱芜新闻 > 正文

让群众与企业“获得感”不断增强

来源:莱芜日报 2018-02-09 07:36   https://www.yybnet.net/

始终坚持“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的改革思路,不断优化政府部门职能配置,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政府行政效能。莱芜市大部制改革———

□本报记者 刘大伟

顶层设计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顺应发展大势、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是适应市场规律、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迫切需要,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升依法治理能力的迫切需要。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着力提高业务素质、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以新的机制、新的形象、新的作风开展好各项工作,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走在前列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委书记王良

核心阅读

近年来,莱芜市大胆创新行政管理体制,理顺部门职责,整合工作机构,在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组织机构、完善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过去的一年,莱芜市从实际出发,在巩固和深化前期“大市场监管”、“大农业”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出台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以大部门体制改革为整合调整方向,坚持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实现了“大水务”、“大交通”、“大绿化”体制格局,进一步优化了政府部门职能配置,完善了治理体系,提高了综合治理能力,为莱芜市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环境趟出了新路子,积累了新经验。

部门整合后,全市16758棵古树名木保护实现了普查、养护、监管的“闭环”式管理

“精神图腾”有了一个“大管家”

▲2月1日,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的工作人员(左一)正在对高庄街道南坦村一棵600多年的古树进行查看。(记者 刘大伟 摄)

“等来年暖和了,这棵古树要继续做好病虫害防治,这个地方还要做一下树干支撑,树盘也要重新加固一下……”2月1日上午,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工作人员王孝波联合莱城区林业局工作人员,对莱城区高庄街道南坦村一棵600多年的I级古树国槐开展古树名木管理“回头看”时说道。

在莱芜市很多地方,存活了几百年的古树名木都会被村民们看作“精神图腾”加以崇拜。然而问起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却没有哪个老百姓能说得很明白。

“前些年,林业、园林上都有人来普查看过,但古树到底归哪个部门管,俺一直也搞不清。现在好了,知道古树保护归林业和城乡绿化局管咧!”在南坦村村委干了20多年的文书谷道厚说。自从去年上级专门划拨古树名木保护专项资金后,他和村里很多老少爷们一样终于清楚古树名木的保护由谁来管。

“现在管理名正言顺,搁以前如果普查城里的古树名木还得协调,如今无论城里乡下,凡有古树名木的地方都知道归我们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管了。”王孝波说道。

王孝波口里“名正言顺”的底气来自于去年11月份莱芜市大部制改革成立的“大绿化”,根据新职能划分,全市的林业和绿化归新设立的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管理。

而前些年,在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上,市林业局与市园林管理局双方“约定俗成”,园林管理局负责城市建成区内,林业局负责城市建成区外。

追根溯源,早在1993年,莱芜市就出台了《莱芜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办法规定古树名木由园林管理部门主管。2000年,国家住建部下发了《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办法对城市园林部门管理范围作了更加具体规定,明确城市规划区内和风景名胜区的古树名木由其保护管理。

然而在古树名木的实际普查管理中,园林部门受制于各方面原因,古树名木的普查很多时候只能依靠最原始的“土方法”——— 打听。

“我们单位不像林业部门一样区镇一级也有相应机构,因为没有相应的下属机构,又没有专项资金,因此在普查管理过程中困难重重。”市园林管理局风景园林科负责人赵静说道。

而同一时期,省林业部门也对古树名木管理作了相应的明文规定,并进行了多次普查活动。由于古树名木管理也涉及园林部门,很多时候,双方经常在信息资料方面“互通有无”。

2016年,莱芜市重新出台《莱芜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同年8月,又出台了古树名木“三年保护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管理职责和分工。

市创森办副科长李新华说:“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林业和园林部门在古树名木普查中真正实现了‘面对面\’合作。但在古树名木的责任分工上,仍然执行城市建成区内的古树名木归园林部门管理,城市建成区外的由林业部门负责,一旦遇到保护古树的责任落实时双方依然存在权责不清等问题。”

随着去年莱芜市大部制改革成立“大绿化”后,李新华的这种担心彻底不复存在。以前各干各的,现在古树名木实现了一个部门管理,从养护到监管责任更加明确,改革发挥出了1+1>2的合力作用。

“大部制改革实施后,在全市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上,将形成步调一致,统一行动,实现了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现如今,全市16758棵古树名木终于有了一个‘大管家\’。”李新华形象地说道。

如今,新设立的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强化了林业和城乡绿化一体化理念,进一步减少了职能交叉,提高了办事效率,又有利于制定统一的林业和城乡绿化标准和规程,真正方便了企业、单位办理各类审批事项。

新媒点击

扶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就是要让困难群众在生活改善上看得见、摸得着,让困难家庭产生致富的内生动力。产业扶贫使刘老汉一家的生活摆脱了贫困的泥潭,重新有了希望。这不仅是刘老汉一家的喜事,更是扶贫工作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扶贫工作背后是各级各部门深厚的为民情怀。2月7日,专题系列报道“奋进足迹 回望2017——— 莱芜的‘高大上\’”第八篇《脱贫攻坚由“打赢”向“打好”转变》在莱芜日报新媒体各平台发布。广大网友关注热度不减,截至发稿前,新媒体各平台的总关注人次已超14万余次。

*网友评论:

“火苗”:产业扶贫不仅促进了困难群众增收,还为周边群众提供了更多特色农产品,点赞。

“找不着北”:扶贫工作一定要把扶贫资金花在刀刃上,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扶贫带来的变化。

“下一个路口”: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梦,困难家庭的“脱贫梦”也是中国梦的一部分。每个家庭的梦得以实现,中国梦才能得以实现。

延伸阅读

莱芜市大部制改革稳步推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这次市政府工作部门整合调整工作是在党的十九大刚刚结束不久开展的,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具体领导下进行的,整合调整工作以建立大部门体制为改革方向,坚持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在“大市场监管”、“大农业”部门体制的基础上,组建市城乡水务局、市城乡交通运输委员会、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实现了“大水务”、“大交通”、“大绿化”体制格局,进一步优化了政府部门职能配置,完善了治理体系,提升了综合治理能力。

优化职能配置,明确管理职责。这次机构调整的重点在水务、交通、绿化等领域。整合“大水务”,是在整合水源地和供水管理职能、组建水投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主要是对全市城乡河流河道、农水、城水等水行政职责以及供水、节水、中水回用、排水、污水处理、城市防汛职责进行整合,将涉水事务全部交由新组建的市城乡水务局统一管理。整合“大交通”,就是将交通运输局、城市管理局、经信委等部门涉及交通运输的职责,集中归口到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一个部门,由其统筹管理协调全市公共交通、轨道交通、铁路运输、高速公路、通用航空等城乡交通运输和道路建设管理工作。整合“大绿化”,就是将林业局、城市管理局的绿化工程建设管理和城市绿化管理职责集中归口到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负责,统筹管理全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工作。

提升行政效能、提高工作水平。改革的目的是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权力界限和各自职能,把该管的事管好、管实、管顺。这次改革不是简单的合并,而是根据新的职能定位,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创新工作方式,优化工作流程,承担好新的发展使命。

下一步,伴随市城乡水务局的成立,全市正在实施的城乡一体供水工程将得到快速推进;市城乡交通运输委员会将着眼城市品质提升和全市交通发展,打造更高水平、更加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将不断深化林业改革,全面开创林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改革创新永无止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莱芜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此次抓住大部制改革这一“牛鼻子”,整合组建大水务、大交通、大绿化等,就是从根本上解决“龙多不治水”、一事难管等现象,真正做到责任清晰、权责明确,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这必将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莱芜市经济社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市民寄语

大部制改革没有“完成时”

新时代,只有锐意改革,才能找到出路。莱芜市进行大部制改革,一个“大”字体现了改革的初衷,体现了政府转变职能,贯彻“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的改革思路。作为莱芜市,要想在激烈的地区竞争中走在前列,就必须打造优良的政务环境,就必须坚持将改革进行到底。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继续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没有“完成时”。全面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使改革成果更好地惠及于民,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记者感悟

积极稳妥推进大部制改革

去年底,在召开的市政府部分工作部门整合调整工作会上,市委、市政府作出重要部署,对部分单位职能整合调整,并在“大市场监管”“大农业”部门体制的基础上,实现“大水务”“大交通”“大绿化”体制格局,进一步优化了政府部门职能配置,完善了治理体系,提升了莱芜市综合治理能力。

众所周知,大部制改革旨在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消除监管盲区,形成监管合力,走出“一个部门管不了、多个部门管不好”的恶圈。实行大部门制,既可精简机构,又可减少部门间的协调困难,还可以提升政府的行政效能。此次,莱芜市启动新一轮“大部制”改革,理顺了部分单位职能,整合了一批机构,让广大群众享受到越来越多的改革红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时指出,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由此可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革势在必行。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部门职能整合调整不仅会为相关部门的干部职工创新作为提供新舞台,也必将为各项工作转型提升提供新动能,更会为莱芜市今后深入推进大部制改革积累新的经验。

新闻推荐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名列全省第三

□记者于向阳通讯员陈晓永刘琴报道本报莱芜讯2017年,莱芜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2%,达到7年以来最高增幅,在全省排名第三。去年以来,莱芜市财政局抓住全市经济运行...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游红石公园2018-02-07 00:00
评论:(让群众与企业“获得感”不断增强)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