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莱芜市 > 莱芜新闻 > 正文

市气象局以气象现代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来源:莱芜日报 2017-12-21 11:21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讯(记者 邹建明 通讯员周祥祥)今年以来,莱芜市气象局重点打造“一基地两系统”,即完善为农服务试验基地、建成人工影响天气系统和气象信息发布系统,着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提升气象服务水平。“一基地”,为农服务试验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完成713C天气雷达、气象观测场、土壤水分自动站、设施农业观测站建设,并投入运行;开展了温室大棚设施农业小气候观测及果树种植观测试验,为农业气象服务提供了数据支撑。“两系统”,一是人工影响天气系统成效显著。该系统包括作业系统、指挥中心和校验系统。目前全市有4部火箭车,流动火箭作业点8处,地面燃烧炉30部,地面燃烧炉实现山区全覆盖,地市级人影燃烧炉布设数量、覆盖率全省第一,今年共开展高山燃烧炉和火箭增雨雪防雹作业22次,在森林防火、改善生态环境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二是气象信息发布系统初见成效。升级改造影视演播室,采用了气象全景真三维虚拟演播系统,实现电视天气预报全高清节目的编录;建成气象信息一键式发布系统建设,建立了莱芜市气象云数据平台,实现了短信、12121、传真、微博、微信、邮件、手机客户端、政务平台等多个平台的统一发布;最大程度上减少了信息发送时间,提高了气象信息传播的时效性;研发了“嬴牟风云”手机APP,丰富决策气象服务手段,为气象防灾减灾赢得时间。

今年以来,共制作发布呈阅件、重要天气预报等决策服务材料110期,为农服务材料104期,发布各类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80次,发布决策短信决策290条72万余人(次)。

12月21日~2018年1月4日天气预报(20日16时发布)

21日 22日 23日 24日 25日 26日 27日 28日 29日 30日 31日2018年1月1日2日 3日 4日晴转多云多云转阴多云多云转晴晴到少云晴转多云多云转阴多云多云转晴晴间多云晴间多云晴间多云晴间多云晴转多云多云转晴-4/9℃ -1/9℃ -2/8℃ -2/6℃ -5/3℃ -6/4℃ -3/8℃ -3/10℃ -2/9℃ -6/8℃ -3/6℃ -5/5℃ -4/5℃ -4/5℃ -6/4℃

(注:每日预报时效为前一日20时至当日20时;12月28日~2018年1月4日为天气展望,供读者参考。)

说说“冬至”

12月22日,即农历十一月初五,我们将迎来冬至。它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天达到最短,夜间最长。冬至为“三九”的第一天,冬至的到来意味着凛冬已至。

我国地处北半球,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北京的白昼时间仅有9个多小时。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虽然光照时间少,但是冬至不是最冷的一天,它只是最冷的开始。这是因为冬至之后,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是温度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到了“三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冬至在我国古代是一个大节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日人们都互相庆贺。莱芜的冬至节则集着北方大多地区的风俗,如包饺子、吃羊肉等。

新闻推荐

钢城区外经贸企业工会联合会成立

12月12日,钢城区外经贸企业第一次工会联合会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选举产生钢城区外经贸企业第一届工会联合会委员会委员、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等。目前,钢城区共有外经贸企业140多家,这次外经贸...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市气象局以气象现代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