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民政局蟠龙山公墓管理处在接待群众祭扫工作中,无道路交通堵塞、无火灾险情、无突发性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真正为祭扫群众提供了一个安全、文明、和谐、有序的祭扫环境———
76000余名群众到蟠龙山公墓文明祭扫
□本报记者 孔浩
▲山水之间的蟠龙山公墓。
?清明节前夕,开展集中清扫。
?管理处工作人员对墓区进行重新绿化。
“昨天下雪,今天过来祭扫以为墓地会挺脏,没想到公墓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早就给清理好了,十分干净,我们感觉很舒心、很温暖。”12月15日,前来祭扫的市民刘成亮告诉记者,他的父母都安葬在蟠龙山公墓,每年都会来祭扫多次。“以前的泥巴路很不方便,特别是下雨的时候,很难走。”谈到蟠龙山公墓的变化,刘先生深有感触,“现在水泥路修好了,开车可以直接到达停车场,十分便捷。”
今年以来,市民政局蟠龙山公墓管理处共接待祭扫群众76000余人,疏导车辆19000余辆,得到了祭扫群众的充分认可。蟠龙山公墓是莱芜市唯一一家由市民政局主办的公墓,公墓管理处始终坚持以群众利益为先,不断创新管理服务,打造“四心”服务品牌,先后荣获“全省殡葬工作先进单位”和“省级花园式单位”。
夯实基础营造舒适祭扫环境
“工作人员很热情,给了很好的建议,我们也实地到墓区看过,经过商议,决定把母亲安葬在蟠龙山公墓。”在蟠龙山公墓管理处新建的营业大厅内,工作人员的耐心服务让远道而来的群众倍感温馨。
为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购墓群众,管理处做好营业大厅建设和办公楼改造工作,主动把办公区内的钢构车棚进行拆除,建造面积为200平方米营业大厅一处,并安装了三台中央空调,增设服务窗口,缩短了丧属办理购墓手续的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新设立丧属休息室、业务洽谈区,并对现有办公楼室内、外墙及门窗进行整体升级改造。
为给购墓群众提供材质精细、做工精湛、工艺优质的墓型,4月份,公墓管理处到福建惠安、河北曲阳、潍坊等石材厂家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墓穴的样式、工艺、材质等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做到了充分掌握、心中有数。5月份,到具有6年招标经验的文登公墓管理处专门进行招标经验学习考察,以避免出现恶意中标、低价中标或不具备生产能力的石材加工厂家中标等情况的发生。聘请专业规划设计专家,根据现有的地势地貌对新开发墓区进行了规划设计。通过公开招标,对新墓区进行了合理建设。
公墓管理处积极做好整个园区的环境档次的提升工作。采用法桐对上山道路两侧进行了绿化。将部分主道原有的混凝土台阶全部拆除,用台阶石重新铺装,并对主道重新测量、校正,对主道两侧墙体铺装压顶石,有效提升了整个墓区的环境档次。对年久、存在安全隐患且影响门口整体美观的焚烧亭进行了拆除,并对拆除原址进行了硬化,有效提升了大门口处的整体形象;对水系两侧的草坪、园区内所有的景松和绿化苗木进行了修剪,并将墓区进行重新划分,包干到人、责任到人,对所有墓区进行了彻底清扫,有效提升了整个园区的整洁度,并以此作为今后墓区管理的样板。
同时,公墓管理处提前做好重大群众祭扫节日的保障工作。加强园区墓穴管理,保持墓穴管理“零投诉”;继续践行重大祭扫节日免费擦洗墓碑和提供便民医疗服务;积极协调公安、消防、交警等部门,做到了“两个确保”:针对上山道路窄、祭扫群众多的突出特点,交警支队高新区大队将投入大量警力,实行路面交通管制,确保道路畅通;增加了应急消防设备,确保无任何火情、险情的发生。
精雕细琢打造绿色艺术园林
“在这里,我看到的都是绿色,我觉得老人在这里安葬,他们也会很高兴。”今年春天,一对夫妇前来蟠龙山公墓,马上被眼前绿水青山的景象所吸引。他们马上作出决定,要为老人购买一座合葬墓。
蟠龙山公墓管理处始终坚持从群众的感受出发,改变传统墓区规划建设理念,努力向生态型、园林式、人文化的目标迈进。
截至目前,蟠龙山公墓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了蓄水15000立方米的“九龙戏水”景观、气势恢宏的仿古大门、600余米的仿古院墙和省内首屈一指的九龙壁。80%的面积用于绿化,高高的松柏、低矮的灌木林,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众多花草,色泽淡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山水绿化协调一致。花间树下,亭台楼阁,穿插点缀;草坪上方,鹿鸣鹤欢,呈现出鹿鹤同春的景观。在蟠龙山公墓,每一处精心设计的景色,都会让前来祭奠先人的市民减少了许多悲情,减少了许多伤感,让人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
每逢春节、清明节等重点祭扫时段,公墓管理处在醒目位置悬挂文明祭扫标语,营造浓厚的文明和谐文化氛围,大力倡导“绿色殡葬”新概念。为引导广大市民实行“低碳”文明祭扫的方式,他们推出了“黄丝带”祭扫活动,专门设立宣传板面和服务台,安排工作人员对祭扫群众进行现场宣传和引导,摒弃传统祭扫陋习,“低碳”文明祭扫。目前,群众采用鲜花祭扫方式已蔚然成风。
便民惠民擦亮“四心”服务品牌
“没想到我们的特殊要求,你们一点都没犹豫就答应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今年3月,一对操着胶东口音的老夫妇来到蟠龙山公墓,想把祖坟迁回莱芜。按照当地的风俗,老夫妇希望在凌晨安葬,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老夫妇提出了要求。“群众的需求为第一位,马上启动绿色通道,特事特办。”得知情况后,公墓管理处工作人员马上制定方案,与家属商议好细节。零点过后,工作人员打着手电筒,开始了安葬准备工作,安葬工作完成时,已是凌晨5点多。
“便民、惠民是我们的服务宗旨。特别是公墓管理作为一项公益民生事业,更要从站在群众的角度,为群众多想一步,我们的服务才更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市民政局蟠龙山公墓管理处主任魏凯说。
如今的蟠龙山公墓,是莱芜市殡葬行业亲民化服务的典范。公墓管理处始终要求全体员工以“四心”作为工作准则和始终追求的服务品牌。
用“细心”做好本职工作。在24小时“园区不离人、人不离园区”的值班打卡制度基础上,投资安装了40余个视频监控探头,实行24小时值班,无死角守护墓区秩序安全,实现了园区全覆盖、全时段、全天候、数字化管理,为群众提供了安心、舒心、放心的环境。
用“热心”服务群众。着力提高为民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把“群众利益无小事”放在服务的制高点,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做到“群众有呼声、我们有应声;群众有需求、我们有帮助;群众有反映、我们有落实”,着力打造“无缝隙”服务,“细微化”品牌。
用“耐心”回应群众诉求。以“细微化”服务为切入点,实行“换位思考”,从群众需求出发,不断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从服务流程的讲解、墓穴选购、信息登记、手续办理、碑文办理到墓碑刻制,每一个环节都实行跟随式服务,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
用“精心”提升软环境。不断加强园林式公墓建设,在整个园区看到的是园林小品、假山瀑布、小桥流水,无处不景观、处处是精品。按照绿地与雕塑结合、苗木用景观点缀、突出殡葬文化的思路。
新闻推荐
抢占发展制高点 形成全新的竞争优势 2017中国生物新材料国际学术论坛暨聚乳酸产业技术联盟发起大会专家访谈
□本报记者郝磊前言:12月15日,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和莱芜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7中国生物新材料国际学术论坛暨聚乳酸产业技术联盟发起大会”在莱芜市召开。本次论坛邀请了生物新材料领域的...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