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亓楠楠
科技创新平台是体现一个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而在今年2月17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莱芜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建设100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0家省级以上孵化器”也被列入了莱芜市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和战略措施。
今年以来,市科技局积极探索创新建设模式,倾力打造集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公共服务等于一体的高位创新平台体系,有力提升莱芜市产业和企业创新能力,让科技创新成为新旧动能转换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今年7月15日,山东鲁中工业科学研究院揭牌仪式在高新区高创中心举行,结束了莱芜市没有综合研究院所的历史。山东鲁中工业科学研究院的揭牌成立,是莱芜市不断加强高位创新平台建设的一个成功范例。
近年来,莱芜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今年1-9月份,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75.38亿 元 ,同 比 增 长18.15%,增幅居全省第6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2.52%,比年初提高1.1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但同时,加快建设“实力莱芜”,聚力转型升级,对人才、技术和科研成果提出了越来越强烈的需求。
在今年3月20日召开的全市科技创新与奖励大会上,莱芜市提出要进一步用好各类载体、机构和资本,加强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抓好重点园区建设,打造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市科技局从建设完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技术研发平台三方面入手,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支撑平台提升行动,积极探索创新建设模式,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打造各类科技创新、学术交流、成果转化等高位平台,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山东威马泵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做操作演示 ┬记者 亓楠楠 摄
1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政府来牵头,用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山东鲁中工业科学研究院的成立,必将对深入改善莱芜市招才引智环境,打造汇聚人才的区域生态,产生重大影响;也必将成为推动莱芜市科技创新、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产业提升发展的新引擎。我们将好好把握发展时机,利用平台政策,合作共赢,加快发展,全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目标。”在山东鲁中工业科学研究院揭牌成立仪式上,山东力创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郝振刚说。
着眼于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这个大战略,市委、市政府决定筹建成立工业科学研究院,在莱芜具备比较优势的粉末冶金、汽车及零部件、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新能源新医药技术等领域建设专业研究院和院士工作站、科研大数据中心,引进各类高端研发人才,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工业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库和“动力源”。
市科技局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原则,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探索实施科研成果转化激励新机制、首席研究员负责制、科研项目合同制、成果高效转化机制、“互联网+专家系统”、“物联网+专家系统”等管理运行新机制,最大程度激发山东鲁中科学研究院创新活力。经过短短2个月的紧张筹备,7月15日山东鲁中工业科学院成功揭牌运行,成为全市高端人才集聚培养、“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产业技术实验和公共检测服务、成果转化与新兴产业孵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高位平台,弥补了莱芜市没有工科类大学和综合研究院所的空白。
2建设产学研合作平台:院企共融合,打破科技成果转化瓶颈
山东威马泵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只是一家给油田做配件的小厂,20多年来,公司从自主研发抽油杆、抽油泵等配件,到设计制造整套抽油设备,在业界打出了品牌。而企业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科研创新,正是威马泵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制胜法宝之一。在市科技局的大力推动下,威马泵业先后与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多所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与中国石油大学建立了无杆采油设备研发中心,与山东大学合作成立山大威马油气举升电机研究中心,依托这些高层智囊提供的“锦囊妙计”,威马泵业的技术实力得以突飞猛进。
近年来,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企业转型发展的核心支撑要素。而科技创新平台因其具有整合创新资源,培育创新主体、提升服务能力等功能,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核心抓手。改变单打独斗方式,招材引智、借力发展是企业的迫切需求。而科研成果的转化所用资金量大,影响因素多,科研人员和高校院所不可能单独跨越这道鸿沟。市科技局坚持把产学研协同创新作为破解莱芜市创新能力弱的重要抓手,鼓励企业同国内外高校院所、高层次人才建立协作关系,采取合作共建的模式,着力打造一批协同创新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打破制约成果转化、企业转型的瓶颈,促进技术、人才、成果的良性流动。大功率拖拉机前桥总成研发,受材料、结构设计等限制,一直未能在大型拖拉机上匹配应用示范。暨南大学教授王守仁及其团队经过研发,完成了总成有限元、液压控制、结构优化等关键技术研究,但未能实现产业化。通过与莱芜市股份公司的合作,在关键技术得到应用的同时,还带动了企业新增销售收入6000万元。
今年,市科技局重点推进了青岛科技大学莱芜化工材料研究院、中科院莱芜院地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成功促成北京科技大学金属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山东大学莱芜技术转移中心、山东省科学院莱芜技术转化中心落户莱芜市,先后突破碳纤维防护材料、重载搬运机器人等关键技术36项,联合承担市级以上科技项目22个。
3
3建设技术研发平台:企业当主体,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个是车牌识别功能,再就是微信支付、手机APP自动寻找车位……”记者到莱钢泰达车库有限公司采访时,副总经理秦圣祥正在和技术人员正在会议室一起商讨立体车库的智能化问题。“目前公司已经有升降横移、巷道堆垛等6大类几十种产品,现在公司正在科技攻关,研发具有车牌识别、自动寻找车位等功能的手机APP研发,同时,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秦圣祥说。
在国内市场的智能车库领域,泰达车库有限公司并不是起步最早的,但在全国几百家车库企业中,泰达车库却做到行业领先,“智能搬运机器人”技术更是走在了国际前沿,究其原因,技术研发平台的建设让泰达车库实现弯道超车。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智能车库不仅使得泰达车库名声大噪,还吸引了众多高等院校前来联姻。秦圣祥介绍说:“中建科38所是咱们国内科研实力非常强的,其看准了立体车库的前景,分析全国所有的智能车库厂家,最后认定我们家的机器人技术是最先进的,主动找到我们,与我们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并在合肥建成了silomat。”
重点产业振兴提升,企业是主体。为突出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近年来,市科技局将推进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建设牢牢抓在手上。启动了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工程,建立了企业科技平台信息资源库,对入库企业实行分类指导、跟踪服务。截至目前,莱芜市已培育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7个,同时,加快现有平台提档升级,积极指导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已成功创建省级以上各类科技创新平台49个,成为提升莱芜市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支撑。
新闻推荐
晨刊讯(记者刘华)14日,莱芜市降下今冬第一场雪。为保障莱芜市设施蔬菜安全生产,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性天气造成的不利影响,市农业局相关专家就加强设施蔬菜管理提出应对措施和指导意见。市农业局生产...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