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钢城区扶贫办、钢城区文体新局联合开展“百场文化扶贫惠民演出走基层”活动,由钢城区蟠龙梆子剧团承办,将47场扶贫小戏、150场扶贫电影送到了近200个村庄———
□特约记者 王凤娟
“明明已脱贫,还装贫困户,让人家笑话!”台上的男演员一口莱芜方言,话音刚落,台下的村民中就响起了喝彩声。
这是12月8日,记者在汶源街道北通香峪村看到的一幕。虽然冬季的山区寒意逼人,但村里的百姓却还是扶老携幼赶来,戏台前人头攒动、掌声笑声不绝,一派热火景象……
正在台上演出的是蟠龙梆子剧团,这是钢城区一家正发展得如火如荼的艺术剧团。他们的蟠龙梆子小戏,是钢城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深受当地老百姓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
扶贫演出走进基层
入冬以来,该剧团在钢城区扶贫办、钢城区文体新局的指导下,开展“百场文化扶贫惠民演出走基层”活动,将一场场扶贫演出和扶贫电影送进全区近200个村庄,用文化的力量唤起贫困村民脱贫的信心。其中,12个省定和市定贫困村,是此次巡回演出的必到之地。到目前为止,钢城区的这轮扶贫演出已陆续走进15个村庄。
舞台上正演着一幕叫《贫困户识别记》的小戏,讲的是吴良新夫妻通过国家一系列扶贫政策逐步脱贫后,却迟迟不愿意摘掉贫困户“帽子”的故事。
小戏中,蟠龙梆子剧团演员刘二宝饰演的吴良新,多年前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导致胳膊受伤,成为村里的贫困户。后来,在扶贫工作组的帮扶下,吴良新领到国家的扶贫物资,并走上养殖脱贫的道路。可是,脱贫后的吴良新却假装仍然没有脱贫,装傻卖呆继续充当贫困户。就在这时,儿子谈的女朋友托人到村里了解情况,当得知吴良新一家是贫困户的时候,女方迟疑了。吴良新知道后,后悔不已,及时到村里承认错误,退出了贫困户的行列。儿子的女友一家看到吴良新一家知错能改,就同意了两个年轻人的婚事。儿子知道父亲明明脱贫,却还死皮赖脸骗国家***款物的事情非常生气,这才说出了“明明已脱贫,还装贫困户,让人家笑话!”这样的话。
“姑娘,以前都是我一时糊涂,既然现在咱们成了一家人,以后咱们就好好过日子,争取日子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吴良新对着台上的儿媳说完,台下的村民再次鼓起掌来。
扶贫电影下乡放映
与这场文艺演出一起走进村庄的,还有一场扶贫电影《俺不是贫困户》。这部电影跟《贫困户识别记》一样由蟠龙梆子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出品,是山东省内第一部反映***题材的电影。
电影以钢城区的扶贫事例进行改编创作,并在辛庄镇侯家台村实地拍摄,讲述了自开展***工程以来,贫困村谢家店在***政策的扶持下,发展庭院葫芦种植、手工艺、节水管材等,使村民李秀莲、侯志泉、大华子等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故事。
剧中,贫困村谢家店书记谢志勇实施产业脱贫,并在***“回头看”活动中,清退了孙二嫂、大华子、保国叔等不符合要求的贫困户,遭到不满村民的上访、诬陷,最终问题一一得到解决。
剧中情节以小见大,反映了村干部谢志勇在扶贫工作中的酸甜苦辣,也折射出了党和政府在***工程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当前农村扶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能很好地引导当代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勤劳苦干、奉献社会。
“太真了!不仅场景真实,而且剧情也很贴合农村实际!”观众席上,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国家扶贫政策好,只要肯干,致富很容易。“这部电影就是给大家提个醒,题材很好,我们都很喜欢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脱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正是在这一要求的驱动下,像***巡回演出这样的文化扶贫项目,走进了千家万户,为老百姓传唱扶贫好政策、好观念、好思想。
12月12日,蟠龙梆子剧团演员到汶源街道北通香峪村开展扶贫演出。(特约记者 王凤娟 摄)
扶贫故事唱响乡村
蟠龙梆子剧团负责人韩克说,巡回演出每场10多个节目,像《贫困户识别记》、《金山银山》这样的小戏、小品,都是他们的创作团队用深入农村采集到的现实素材改编的。“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这么好,我们演出这些节目,就是希望以一种老百姓乐于接受的,更加生动有趣的形式来实现一种价值倡导,让那些已经脱贫但仍在装穷,享受国家扶贫政策的贫困户警醒。”
据钢城区扶贫办主任魏述迁介绍,***巡回演出是钢城区扶贫办和区文体新局指导的文化扶贫项目,覆盖全区所有镇(街道)。“扶贫先扶志,讲扶贫促脱贫,这样的方式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能让好政策、好观念入脑入心。”
刘二宝、李凤芹是《贫困户识别记》、《金山银山》等节目的主要演员。自巡回演出开始以来,他们每天冒着寒风,穿着单薄的衣衫,演得卖力而逼真。“有时候一场演下来,浑身上下几乎冻僵。”但为呈现更好的舞台宣传效果,他们还是咬牙坚持。他们说,不管演到第几场,都要和第一场一样认真,这是在宣传党的好政策,讲好扶贫故事,只要老百姓欢迎,只要能发挥作用,就有使不完的干劲。
演出在热烈的掌声中落幕,演员们收起了临时搭建的舞台,村民们却久久不愿离去。
新闻推荐
产品走出国门 品牌享誉海外莱芜市汽车企业首次出口整车生产线1-10月,全市汽车零部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87.9亿元,纳税总额1.2亿元
□本报记者时晔然12月11日上午,在山东昊宇车辆有限公司,5名技术人员围坐在桌前等待开会,总经办主任孟召伟把一沓全英文的文件资料挨个分发到他们手中,这是由印尼的一家汽车生产商提供的厂房图纸,昊宇...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