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于向阳
本报通讯员朱虹张爱军
12月6日,莱芜丰田节水器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白雪峰再次接到了内蒙古客户李先生的电话,对方在详细咨询了公司的生产标准后,确定了开展合作的意向。
“要不是市场监管局,还不见得会有这笔买卖呢!”白雪峰说。
双方第一次接触,是因为一起投诉纠纷。5月份,身兼山东省节水联盟理事长的白雪峰接到了这位李先生的投诉电话,反映去年他们从莱芜购买的贴片式滴管带,存在严重的漏水等质量问题。
详细询问后,白雪峰得知,对方是从联盟外一家没任何生产手续的小作坊购买的。贴片式滴管带市场均价是每米0.15元,这家小作坊的价格是每米0.12元。
白雪峰建议李先生向莱芜市场监管局反映。
在市场监管局成立之前,这个投诉解决起来有些小麻烦。质监局和工商局分别承担着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质量监管工作。工商局负责打假。如果有消费者投诉,涉及产品质量,工商局就得拿着样品去质监局进行专业检测。质监局只能监管企业生产环节,不负责流入市场上的产品质量。两个部门属于“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2016年1月,莱芜整合市工商局、质监局,组建了莱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为全省开展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先行先试,并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在地市级设立的市场监管局。
现在,李先生反映的这个问题处理起来就简单多了。市场监管局市场科、产品质量监督科、网络监管科的工作人员一起到场,就把生产和销售存在的问题都解决了。
今年开始,市场监管局下决心对节水灌溉的现有企业进行规范提升。通过摸查发现,莱芜市节水灌溉产业领域有96家在生产企业。他们将这些企业分为3类,对引领行业发展的规范性龙头企业扶持鼓励,对中等企业引导规范,对不达标的小作坊查处关停。
9月份,市场监管局专门编制了一本《节水灌溉产品标准汇编》,将管材、管件、水带和PVC等4大项20类上千种产品标准收录其中,供企业生产参考。
“原先很多企业生产都是靠着‘独家秘笈\’、‘祖传配方\’,现在有了标准遵循,企业生产更规范、质量更稳定了。”市场监管局局长李兴实说。
莱芜市的节水灌溉产业是优势产业,是华北地区最大的节水器材生产基地,占全国总产值的30%。产品有了标准可依,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信誉。
“现在我们只跟客户说一句‘我们用的生产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就够了。”白雪峰说。
在质量提升过程中,市场监管局还请高校专家到企业把脉问诊开处方。今年7月底,国家质检总局批复莱芜市创建国家节水灌溉产业质量提升示范区。丰田节水公司还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获得省内首个节水灌溉行业的“山东名牌”,为莱芜节水灌溉行业树立了新标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琴通讯员王宪才)12月5日,莱芜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室开展“送服务进社区”活动,组织工作人员将冬季安全用电知识和家中停电故障处理的基本技能送到千家万户,提升客户安全用电意识和停电故...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