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于向阳
本报通讯员陈晓永
11月初,莱芜市召开政府部分工作部门整合调整工作会议,启动了新一轮大部门体制改革。在大市场监管、大农业部门体制的基础上,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实现大水务、大交通、大绿化体制格局。
大部门制改革是进行时,莱芜探索推进这方面行政体制改革已经有17年,其间有统一的规定动作,也有颇具莱芜特点的自选动作。
本世纪初,为促进莱芜市经济发展,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的行政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莱芜市第一次对政府机构作出调整。按照政企分开、责权一致等原则,将原来的35个工作部门调整为28个,同时对部门内设科室精简20%左右。
2004年,莱芜市下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再次启动大部制改革,首次提出坚持以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主管或由一个部门牵头管理为原则,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成立了莱芜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在2010年和2014年的两次机构改革中,按照上级要求,整合了市文化局职责和广播电视行政管理职责,成立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大文化体制初步形成;整合了市卫生局、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整合了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机构、职责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的市容环卫、园林等城市管理职责,成立了新的市城市管理局。
2015年,有着莱芜特色的大部制改革开始显现雏形。当年12月,莱芜市下发《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市技术质量监督局合并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成为山东省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地级市市场监管局,第一次实现了市场监管领域“一个部门执法”。改变了过去工商、质监各管一段,执法监管“两张皮”的问题,取得了1+1>2的显著成效。
“政府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解决事关全局的关键问题、制约发展的重点问题和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莱芜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编办主任王发棠说。
市场监管局的成立,让莱芜在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组织机构、完善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群众特别是各类市场主体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改革红利。
除此之外,莱芜市还将市农机局、市畜牧局调整为市农业局所属机构,初步探索了大农业体制,在区级整合执法机构和职责,组建了综合执法局。
“我们在改革中发现,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仍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市编办调研员刘永耀说。比如,涉水事务的管理职能分别由不同部门单位承担,造成城乡分割、政出多门、职能交叉、权责不清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在城乡交通运输领域,城市道路建设、铁路运输、轨道交通等分散在不同部门,统筹协调难度大,不利于全市重大城际交通线路规划建设等。
眼下,莱芜市正在推动新一轮大部制改革。该市贯彻“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工作思路,在大市场监管、大农业部门体制的基础上,组建新的城乡水务局、城乡交通运输委员会、林业和城乡绿化局,实现大水务、大交通、大绿化体制格局,进一步优化政府部门职能配置,完善治理体系,提升莱芜综合治理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市城乡水务局的成立,使莱芜市正在实施的城乡一体供水工程得到快速推进。目前,高庄街道办事处和张家洼街道办事处的部分村庄已经实现并网通水,辛庄镇联村集中供水、单村水质提升试点创新工作均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大汶河生态环境治理一期工程现已全面展开。
下一步,莱芜市城乡交通运输委员会将着眼城市品质提升和全市交通发展,统筹城际、城市、城乡交通网络,不断优化路网结构,完善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努力实现更高层次的城乡交通一体化,打造更高水平、更加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莱芜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将不断深化林业改革,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严格管护森林资源,全力防控森林火灾,积极培育林业产业,全面开创林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新闻推荐
(上接1版)加快构建莱芜市设施集约统一、资源有效共享、业务有机协同、工作有力推进的“12345”发展格局,以满足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改革需要,最大程度利企便民。孟令兴在讲话中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从实现...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