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聿昊在莱芜一中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 张阳 摄
他是莱芜一中高三级部综合成绩排名前十的学子他是2017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获得者
□记者 张阳
他是低调帅气的17岁男孩,他是莱芜一中高三级部综合成绩排名前十的学子。他的笔记做得精致完美让老师赞叹不已;他喜欢游泳,喜欢打兵乓球,喜欢唱歌,他还是数学爱好者,他就是2017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第33届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竞赛金牌获得者——— 王聿昊。成绩傲人的他,已与北京大学签约一本线录取。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学霸王聿昊,一起看看他的成才之路、他的学习技巧以及他金牌背后的故事。
王聿昊(右)与数学教练许善峰在2017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现场照片提供:许善峰
王聿昊给记者演示解题
□记者 张阳 摄
喜欢数学,举一反三反复探索
爱因斯坦曾说: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因为兴趣,王聿昊与数学结缘。
“我从小有点偏科,文科稍微弱一点,很喜欢数学。很小的时候起,每解出一道数学题,就会很自信。而且我每次做完一道题,就对一下答案,看看自己的思维有没有简化,看看自己有没有疏漏,总结一下思路,然后反复研究。正是这样反复研究的过程,让我越来越喜欢学数学。”王聿昊告诉记者。
因为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喜欢反复摸索的王聿昊,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逐步向前,越走越远。“其实我小学的时候成绩并不好,在十多名里。到初中进步一点,到高中又进步一点。因为理科好,做题也做得好,就很有自信,每当难题自己都会时,让我更加喜欢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份兴趣让王聿昊愈发奋进,他在数学的大海里乘风逐浪,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他报名参加了2017年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我们决赛前的联赛是在济南进行的,面对这种大考,自己还是有些担忧。考前的3个晚上睡不着觉,很重视,想睡却怎么也睡不着。会不停地去想进了决赛会怎么样,进不了决赛会怎么样。但是没想到,自己进了决赛,还是联赛第二名。”王聿昊告诉记者。
有父母的支持,有老师的教育
每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有默默支持他的父母和呕心沥血教育他的老师,王聿昊也是如此。“作为父母,我们一直都很支持王聿昊。这次他报名奥数班,参加奥数竞赛,也是他自己的选择。他从小喜欢数学和物理,预赛时,他数学和物理都过了,他选择的数学。作为父亲,我也觉得上高中以后课本上的数学题可能难度有了深度还不够,恰好有奥数班,可以更加深入学习对孩子来说也是好事。这和生活一样,生活上一直在解决难题的话,遇到简单的事情就更容易。王聿昊从小到大一直是我在照顾他,因为他妈妈在钢城区上班不是很方便,这样一来就给了我们父子更多的相处机会,我们像朋友一样经常沟通,互相尊重,从来不限制他。他有自己的想法与目标,他努力的过程我都看在眼里,这过程已经让他收获了很多,成绩就不那么重要了。这次奥赛决赛,他最后一场考试有点失误,情绪不好,我们一直鼓励他,劝他不要太在意,因为自己通过努力,已经掌握了数学知识,金牌不那么重要。”王聿昊的爸爸王华义说。
父母的支持,让王聿昊可以尽情追寻自己的梦想,而老师的教育,让王聿昊收获了更多的知识与力量。“许老师对我们很好,他会提前让我们准备很多知识点,也会在恰当的时候给我们一些建议,教给我们很多解题的方法,让我们做好万全的准备。生活上他是很暖心的老师,去美国的时候还给我们带糖吃。每次我跟他出去学习或者比赛,都会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临考前跟我说很多鼓励的话。”说起自己的教练老师许善峰,王聿昊滔滔不绝。
父母的支持,老师的教育,让王聿昊拿到了奥数的金牌,也让他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
厚积薄发,获得金牌
经过多年对数学的学习与积淀,王聿昊来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2017年11月13日至17日,王聿昊在他的教练许善峰的带领下代表山东队奔赴浙江杭州,参加2017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第33届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竞赛。“王聿昊在选拔赛时成绩就是第一名,一开始我就感觉出他在这方面的特长,素质很高,成绩全面,特别主动,他喜欢的东西就会一心一意地去钻研,从高一开始,他就超前解出了很多难题,学习的效率极高。”谈起自己的得意门生王聿昊,莱芜一中数学教练老师许善峰赞口不绝。
因为有浓厚的兴趣与足够的积累,在杭州参赛的王聿昊信心十足。“参加决赛前,我每天做一套考题,一做就是4个半小时。做了很多套题,都比较理想。去了杭州后,感觉很好。竞赛考试分为两天举行。第一天考试完,感觉很好,很自信。第二天出现了一点小失误,一个大题没有做好,很失落,担心自己拿不到金牌了。因为奥数不是接着出成绩,我们就回莱芜了。回来后我一直状态不好,比较消极,什么事情也不想干。”王聿昊说。
因为失误,让王聿昊担忧不已。然而多年的努力与功底,没有让王聿昊失望。“一天中午放学爸爸来接我回家,在车上爸爸告诉我得了金牌。那一刻云开雾散,中午我又高兴得睡不着,爸爸妈妈也很开心。”王聿昊告诉记者。上天从来不会让一个努力又有准备的人失望,从小到大对数学的喜爱与一路努力学习,终于在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获得了金牌,这荣誉饱含着王聿昊夜以继日的努力,也饱含着王聿昊埋头在几百套甚至几千套考题里的钻研,这份汗水与坚持没有白费,获得2017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第33届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竞赛金牌的他,与北京大学签约一本线录取。
是这样成为学霸的
每一个学霸,都不是一天“炼”成的,17岁的王聿昊,在莱芜一中高三级部里综合成绩排名前十,然而这成绩的背后有他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要说学习经验,我觉得兴趣很关键,另外是要多钻研。我比较喜欢做题,多做题但不滥做,要做精。另外,还是要睡好,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精神好一切都好。周末的时候,我喜欢看电影或看纪录片、原声国外电视剧。比如看《宇宙是怎样运行的》,感觉很神奇,看这些能让人喜欢探索未知的东西,了解自然科学的奥秘。没事的时候和爸爸妈妈聊聊天,闲暇我还喜欢游泳和打乒乓球,但是因为最近学习忙,都没时间了。”王聿昊告诉记者。“学习重要的是兴趣引导,王聿昊一直很喜欢理科,稍微再加以引导,就事半功倍了。我喜欢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给予不同的教育方式,分类指导、教育、培养。另外,王聿昊上课非常专注,从来没有小动作,奥赛班里20多个人,同学们都很佩服他,遇到不懂的难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王聿昊,因为找他就有解答的方法。他的优异表现,也给大家树立了追赶的目标,学习的榜样。参加奥赛后,一切等于从零开始,王聿昊很用心,他的书上全是备注,他的笔记做得非常仔细认真,也善于总结学习心得,最重要的是他善于钻研,有时解一道非常难的题,他能坚持解四五天,这种意志力让人佩服,他的不断探索和研究,才有了今天的金牌。”王聿昊的数学教练许善峰告诉记者。
喜欢探索的人,一定能找到事物发生的原因;善于努力的人,一定能收获到不一样的果实;喜欢钻研的人,一定能解开别人解不开的谜底。王聿昊便是这样的人。他默默努力,记者去采访他时,他正在教室里埋头解题,不知记者的到来。看到记者,他站起来微微一笑,落落大方,坐下时落座无声,温文尔雅;他拿起粉笔走上讲台,在黑板上给记者演示解题的方法。他的一举一动都有着17岁少年的活力与魅力,他的智慧也让人折服,然而这不是全部,他的的路还在延伸,他的脚步也一直在往,永无止境。
新闻推荐
洪沟社区针对“银发”老党员,独创“手拉手、面对面、信连心”学习法“灯塔”照亮老党员的心
□本报记者刘大伟通讯员冯建华张海燕“社区为我们这些老党员购置了平板电脑和流量卡,还联系办理学习专用手机,学习起来很方便。”12月7日,钢城区汶源街道洪沟社区建国前老党员徐民玉盘坐在沙发上观...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