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群
连日来,莱芜市鲁矿第一小学喜报频传:11月18日,在2017年山东省中小学科技教育创新发展实践活动决赛上,来自鲁矿一小的马小池同学获机器人现场编程赛一等奖,车润楷获二等奖,尚伟娜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11月25日,鲁矿一小代表莱芜市参加由山东省教育厅主办的2017山东省“新华书店”杯中小学国防知识竞赛决赛,荣获小学组一等奖,张万田老师获“最佳指导教师”奖。前后仅半年时间,该校已经连续获得5个省市重要比赛一等奖,成绩的取得是因为他们有一套完整的“新生命教育”课程体系。
生命教育课程让学生自由成长
进入鲁矿一小学校校园,每个角落都有人文气息对生命教育元素的渗透:校园文化墙、开放式书架、随处可见的学生作品和温馨提示……学生们时刻感受着来自书香校园的浸润。学校通过专门的课程、学科渗透、专题教育、家校合作共育等方式开展生命教育,涉及学校各个学科领域,新的课程改革给予学生的生命关怀和熏陶,唤醒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鲁矿一小启用《新生命教育》教材,用教材带动教师,通过帮助孩子完成一件件小事来让他们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最终成就美好人生。小学一到三年级采用绘本故事形式,小学四年级以上采用活动体验形式,对生命的发现、挖掘、探索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使生命关怀切实有效地渗透到教育教学中。
教师是校园里生命教育的主力军,只有让他们真正了解生命、尊重生命才能够更加高效地传达生命教育的理念。学校每学期都邀请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专题培训等。除此之外,学校利用专业书籍推荐、微信群分享等形式来促进教师对生命教育的理解。高标准、严要求,让学校拥有一群尊重生命、成就生命、认真负责、开拓创新的教师团队。
教师协作式走课让孩子协调发展
鲁矿一小在探索育人的实践中清晰地看到:教育应该回归育人的本质,而多样化的课程在满足孩子需求的同时,还能给他们带来更长远的发展可能。该校以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为培养目标,把多样化、选择性的特色课程,和实践性、体验式的综合素养项目,作为学生能力协调发展的支持系统。
学校率先实行的教师协作式走课,不仅在全市,在全国也是首例。在鲁矿一小,光从学校的体育课这一块来说,就让外校的学生们羡慕不已:绳舞,篮球,常规体育等体育运动课程,学校实行兴趣化教学,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方向。
教师协作式教学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共同对同一学生群体进行教学,合作共享这一举措真正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促进了老师专业成长。而对于孩子们来说,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多种潜能的挖掘。以刚刚在全省获得了获机器人现场编程赛一等奖的马小池为例,她除了文化课成绩不错以外,还会吹葫芦丝、设计精美的3D打印作品、花样跳绳,可谓多才多艺。
如今,教师协作式走课在鲁矿一小基本实现了学科全覆盖,在实践中,他们努力走出了一条个性、选择、多元、体验的课程探索创新之路。
社团活动多样化培养学生多样化发展
12月4日,记者在鲁矿一小看到,“三维创意设计与3D打印”社团的孩子们正沉着冷静,通力合作,把一个个极具想象力的创意变成了一件件精美三维立体作品;“机器人编程”社团的孩子们正在眉头紧皱,反复设计操作;舞蹈社团的小姑娘正在翩翩起舞……在鲁矿一小,每周三下午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为给更多的学生发现自我、展现自我的平台和环境,学校结合教师实际特长,组建了“益智课堂”、“3D打印设计”、“3D创意打印笔”、“传统体育”、“机器人教学”等9个社团,社团的活动时间定为每周三下午两节课后,时长70分钟,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特色课程。
学校沿着“兴趣小组—学生社团—校本课程”的路径,在不断探索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加强校本课程和社团课程的发展,突出师生课堂教学知识技能和情感的交流,打造鲁矿一小小学文化特色显著的课程体系。
今年,该校被评为全国“新生命教育基地学校”,这是对鲁矿一小长期以来致力于新教育实验并取得显著成效的褒奖和鞭策,也这将对该校继续开展生命教育,致力拓展学生生命的长宽高,再次助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茜)12月7日上午,市政协开办政协讲堂,举办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培训班。培训班邀请全市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基层宣讲团成员、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郝金镇作了题为《新时代、新思想、新...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