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冰
南朱家庄联小坐落在美丽的棋山脚下,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近几年来,学校秉承“让每个生命都绽放精彩”的办学目标,确立了“和源于德,成基于行”的校训,以“明德”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内涵和教育追求,立足实际挖内潜,创建特色求发展,用责任和智慧打造学生快乐成长的沃土、幸福成长的家园。
国学经典让美好的品格扎根
精雕细琢选经典。
该校全体教师群策群力,确立了基于学校的国学经典系列读本,编订了“吟国学经典,做书香少年”系列校本课程:低年级诵读《儿歌童谣》《三字经》《弟子规》,中高年级诵读《声律启蒙》《增广贤文》《大学》《中庸》《论语》;确立了“人人能读、人人乐诵、人人爱写、人人会演、人人践行”的国学经典五大行动。
千姿百态诵经典。
该校把经典诵读与晨诵午读暮省结合起来。在国学经典诵读推进中,该校形成了“每日一诵”、“每周一展”、每月一赛”的活动格局,先后开展了“吟国学经典,做书香少年”吟诵展演、“国学小名士”评选比赛、“汉字里的歌”书写大赛、“花开有声”征文大赛、“小小金话筒”演讲比赛等活动。每日一诵,童声朗朗;每周一展,精彩绽放;每月一赛,孩子们更是激情飞扬,千姿百态的国学诵读让传统文化的神韵在校园流淌。
家校携手展经典。
该校扎实高效的经典诵读吸引了家长的全力参与,每个家庭书韵飘香,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同步阅读,使学校与家庭完美结合,逐步构建育人共同体,实施美德教育。亲子共读搭建了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打造了学校影响孩子、孩子影响家庭、家庭影响社会的育人阵营,收获了“5+2>7”的育人效果。
绿色课堂让情智的种子发芽
从2012年开始,该校进行了绿色课堂研究,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探索课堂新元素。
南朱家庄联小的课堂文化建设目标:生本、求真、灵动、创新。要求课堂上要有一个个举起的小手,一张张快乐的笑脸,一个个探究的场面,一次次精彩的生成,课堂要彰显思维的碰撞和生命的成长,该校把这样的课堂称之为“绿色课堂”。
研讨课堂新模式。
在绿色课堂文化目标的引领下,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绿色课堂研究指导小组,自此,观察、诊断、观摩、研讨成为南朱家庄联小一个时段的工作常态。南朱家庄联小绿色课堂评价标准是,以“目标定位准、自主探究活、学法指导巧、反馈巩固实、课堂关系美”为课堂核心建构标准,最终形成了“绿色6+1”教学模式。
绿色课堂的研究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了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双赢。22名教师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特级教师1人,市区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13人,区级以上优质课获得者15人。
多元课程让七彩的梦想开花
国家课程校本化,丰盈学生人生。
该校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同时学校本着特色发展与学生个性培养,根据自身实际,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
学校特别注重校外资源的开发,充分挖掘了当地独有的特色资源——— 棋山森林公园、里辛敬老院、棋山观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碑、莱钢棒材厂,开展了以“走进棋山”、“小义工在行动”、“永远的丰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感恩与给予。
校本课程特色化,彰显学生个性。
学校构建了人文素养类课程,习惯养成类课程,美感启蒙类课程,身心健康类课程,生活技能类课程,探究体验类课程。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一项,学校利用每周三下午选课走班,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舞台。
班本课程多彩化,开发学生潜能。
班本课程会使一间教室更富有生命力,学校努力打造“一班一课程,一室一特色”。该校的班本课程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经过学期初的讨论,学期中的评价展示,学期末的评估整理入档,形成了常态化、长效化的班本课程开发思路。
新闻推荐
□记者张鹏摄影张鹏马秀军在切葱丝黑虎鱼已经下锅番茄烩豆腐凉拌猪皮冻美食摆上桌“今天我给大家露一手,给大家做一道黑虎鱼,绝对好吃。”“我好长时间不做饭了,今天为了你们我得拿出看家本领来。”...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