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华
编者的话:6日,记者从莱芜市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
汇报会上获悉,莱芜市全面提升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管理水平,各项工作已陆续展开,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政务云已部署25个单位、67个系统
电子政务云建设方面。公共服务云方面,莱芜市公共服务电子政务云是从2015年开始建设并投入使用,2016年、2017年又分别追加了投资。莱芜市政务云计算资源池可实现配备300台虚拟机、200个政务业务系统的容量。截至目前,莱芜市政务云部署了市委组织部的网上党群服务系统、市政府办公室的应急系统等25个单位的67个政务信息系统。业务系统迁移方面,通过政务信息系统普查,初步查出资源闲置、功能可替代的“僵尸”系统、功能相近的“影子”系统9个;电子邮件系统2套,视频会议系统26套,视频监控系统26套。共有23个市直单位和约69个应用系统可以迁移上云。
68个市直部门纳入政务外网服务范围
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建设方面。一是内网建设情况。莱芜市政务内网结点由市委主导建设,目前内网建设方案已经省委批复,正在进行机房筹建工作。待内网结点建设完成后,将立即组织市直部门进行接入。
二是外网建设情况。与运营商合作,扩展了政务外网公共服务领域范围,将全部市直单位和其余4个功能区纳入了网络范围。目前已经接入包括市五大班子在内的68个市直部门和30个区级政务部门,接入端共计2100台。互联网出口租赁了市联通公司的1条千兆专线,主要用于政务云、政府网站群以及外网公共服务域的互联网出口。行政服务域方面,目前已接入市直部门(单位)97个,区两办及相关部门(单位)8个。
至11月底,市级86个单位梳理目录条数3094条
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方面。调整规范信息资源目录。按时向省平台提交了莱芜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截至11月底,市级86个单位梳理目录条数3094条,可共享目录2423条,可开放目录条数1458条。莱城与钢城两区共83个部门梳理目录3010条,可共享目录2646条,可开放目录数1474条。按照省《信息资源目录规范要点》要求,对莱芜市市区两级目录进行了完备性和规范性调整修改。推进公共数据开放。目前正在结合政务信息资源梳理情况,明确莱芜市可开放公共数据资源。同时,正在研究起草《莱芜市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实地办法及数据资源管理办法》、《菜芜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从制度上、从源头上、从根本上解决数据开放与共享的问题,使“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现代化管理形态能早日在莱芜市实现。
预计12月底前公共服务事项可以实现全部上网运行
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完善政务服务平台。2016年,莱芜市构建了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了与省级平台的互联互通。建立完善了网上电子监察、法制监督、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咨询投诉和视频监控系统,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公共服务情况的监督和考核,保障服务过程可考核、有追踪、受监督。根据省政府办公厅《2017年全省政务服务平台完善提升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莱芜市建设完善了市级公共服务事项网络运行系统。目前,市、县、乡三级公共服务网络运行系统已经建设完成,市、区、乡镇公共服务事项实施清单正在梳理,预计12月底前公共服务事项可以实现全部上网运行。
二是加强政府网站管理。2016年底,莱芜市建设了包括2个行政区、4个功能区和55个市直部门的政府网站群,市内所有的政府网站全部纳入了统一技术平台管理。实现了统一版面内容、统一后台系统、统一平台运行、统一标准监管的运行管理。根据省《完善提升工作实施方案》,目前莱芜市新版政府门户网站正在建设中,整合了政务信息公开系统,实现了统一平台运行,统一后台管理系统,统一身份认证,计划于2017年年底正式上网运行,完成市网上政务大厅政务服务应用向市政府网站统一门户平台整合迁移,实现各级各类政府网站信息共享、服务互通、更新联动和回应协同,提高莱芜市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水平。莱芜市依托政府门户网站的“政府在线”栏目,整合58家部门面向社会服务,提升了便民服务水平。
三是统一身份认证。莱芜市政务服务用户中心采用省政务服务平台用户中心,已跟省级用户平台做了对接。12月1日,网上政务大厅身份认证接口切换至全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完成莱芜市网上政务大厅与省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对接工作。
新闻推荐
莱城区探索建立巡河志愿活动长效机制,200余名志愿者多次组织现场活动———巡河护水的“河小青 ”
□特约记者温静通讯员赵越志愿者队伍整装待发12月4日,在口镇龙马河沿岸,一群身着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河小青”志愿者队伍格外引人注目,虽是天寒地冻,但他们的热情却丝毫不减———巡河护水、捡拾岸...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