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敏
校本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和发展,具有深刻的、生动的教育效能,可以使学生学到多种新鲜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近年来,汶水学校从服从和服务于学生需求、发挥和发展教师专长出发,开发建设特色校本课程30余项,促进了学生发展,提升了教师水平,使学校的教学育人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图一
◎丰富的课程发展了学生
“老师,咱们的合唱课什么时候才能上啊?”这些天来,每天都有学生追着合唱团指导老师马娟问合唱课的事儿。因为校舍扩建,使得合唱课暂时停课,这可让合唱团的30多名学生急了眼。“自从上了合唱课,我特别爱唱歌,而且唱歌让我很快乐,最期盼的课程也是合唱课。”学生亓佳宁说。“合唱课让我发现了自己会唱歌的长处,我长大后想当一名歌手,所以现在得跟着老师刻苦练习。”学生张晓娜说。
汶水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学校和老师为主体,以学生终身成长能力需求为本位,以塑造学生完美健康人格为目标,重点开发能够满足学生发展个性特长需求的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全校学生几乎全员参与到了校本课程和各类活动之中,得到了最积极的锻炼成长。像艺术类的声乐、器乐、书法、绘画、剪纸、皱纹纸粘贴画、装饰画等课程,在老师们手把手指导下,学生们开心学技能、增技艺;体育类的“三大球”、毽球、羽毛球、武术、健美操等课程,通过训练、参赛,促进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益智类的数棋、象棋、魔方、奥数课程,在师生探究中增长智力、开拓思维,并在全省联赛中获奖;传统文化类的面塑、诵读等课程促进了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类的3D打印、航模、车模,引领学生在科技与探索的过程里不断丰富自己,培养志趣。
除此之外,各类班本课程和每年40余项大型活动同样深受学生喜爱,多层次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求知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资源的挖掘提升了老师
32门校本课程,涉猎领域如此广泛,但是没有一个指导老师是专职的,几乎都是本校老师兼职,近30位老师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教学中,使学校教育资源得到了深度挖掘和利用,老师也从中快速成长起来。
2012年,学校成立了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专门研究校本课程课题,全力打造校本课程的科学系统设置,老师不断反思,不断扬弃,更加深入广泛地融合教学的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从而提升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马娟是学校的一名音乐老师,自从她开发了合唱团的校本课程后,外出学习、加班训练已是家常便饭。“咱们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很少有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音乐的,所以我给孩子们的指导都得从零开始。”马娟说,“刚开始只有十几个孩子上课,经过一遍一遍练习,慢慢地,学生的声音、气息都出来了。很多同学听到这么好听的声音,报名学习合唱的也越来越多了。”看到学生们在合唱课上有所收获,她特别有成就感,更让她感到鼓舞的是,在去年举行的山东省合唱指挥与戏曲大赛中,她带领的合唱团以一首英文歌曲《SHAKETHEPAPARDOW》夺得一等奖,这也是莱芜唯一一所小学入围一等奖。“很多人都觉得音乐老师是副课老师,差不多就行了,但是自从我开发了校本课程后,开始全面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同学们,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我也感觉到自己的不足,促使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校本课程与教材,给学生以新鲜感受。许多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因为校本课程而不断创新,课堂教学灵活多样,在同学们眼里增添了魅力,有了极大的成功感和获得感,学校老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鲜明的特色发展了学校
“课程是一所学校特色的基础,任何学校特色的创建都要有课程作为支撑,这就需要在校本课程上花心思,提供丰富而有分量的教育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化的发展需求。”该校校长亓俊发说。实践证明,该校校本课程的开设,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多元化平台,为老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新载体,也让学校的办学质量迅速提高。
亓校长介绍,汶水学校本来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小学校,但近几年来迅速崛起,学校连年被评为莱芜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这与学校坚持以师生的发展为根本、大力完善课程体系有很大关系,今后他们将投入更大精力,瞄准当地、瞄准未来,为学生全面发展、兴趣所长精心完善校本课程,不断创设适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环境,顺应时代发展,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一:学生在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图二:学校合唱团登上莱芜市少儿春晚的舞台图三:学生在进行航模知识实践图四:学生在上轮滑课□记者 张敏 提供
新闻推荐
12月6日,莱城至棋山温泉小镇公交专线正式开通运行,每天往返6个班次。据了解,棋山温泉小镇公交专线是钢城区第二条旅游公交线路。莱芜长运公交公司投入纯电动空调车2部,起点在正泰电器城,终点在棋山温...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