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冰
12月4日,在山东力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条流量计的装配生产线上,装配机器人正在为一个个计量计管道安装螺丝。表面上看着非常粗壮的机器人,却能准确无误地插进一个个小孔里。生产线班组长杨丰娇告诉记者,这条机器人生产线是今年初才开始用的,原来一条线的产能只有40多件,现在可以提高到100多件,而且还不需要人工操作,只要做一些辅助工作就行。
山东力创科技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也是莱芜市电子信息产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主要生产热计量、水计量、电测控、智能电工、集成电路五大系列产品。从原始的人工操作,到自动化的机器人操作,不仅是山东力创科技向智能化和工业4.0靠拢,也是莱芜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电子信息产业作为莱芜市十大产业之一,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今年1到9月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78亿元,同比增长23.2%,利润1.18亿元,同比增长18.2%。“十二五”以来,先后承担实施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省自主创新重大专项、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等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3项,取得国内先进以上水平重要科技成果24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授权专利168件,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9项。
今年以来,莱芜市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先后制定出台了“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小巨人”“科技创新奖励”“科技创新券”“企业研发后补助”等一系列普惠制科技政策,有效促进了莱芜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而山东力创科技就是这些政策的受益者之一。在政策帮扶下,山东力创科技先后建成了智能化电子制造无尘车间5万平方米,6000平方米检测检验中心,新增DN50-DN1000流量检定装置,自动焊接机器人等设备和应用软件150台套。目前,DN1000流量检定装置是全国仅有的两个拥有该口的检定装置。
力创检测工段班组长徐琳告诉记者,这套流量检定装置全部实现智能化操作,“以前一条线需要3个人,24小时不间断围着设备观察、计数、调整,现在不但不要人观察计数、而且超能也比以前提高了4倍,并且实现实时观察,非常方便。”
虽然莱芜市电子信息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体来看莱芜市电子信息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全市目前有23家电子信息类企业,纳入统计的规模以上企业仅有12家,而且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各个企业间关联度集成度不高,上下游产业链条短,集群效应差。企业规模小也是制约莱芜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因素,1-9月份,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要营业收入仅占十大产业主营业收入的1.15%,税金的1.04%,产业内重要科技成果数量仅占工业科技成果总量的7.92%。
虽然有很多不利因素,但是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的潜力十分巨大。以山东力创科技为例,通过长期在自动化领域的研究基础,针对传统AGV难以解决重负载、高速运行、全方位移动复杂环境导航与高精度定位等技术难点,重点研究轻量化高速重载AGV小车并实现系统集成应用,有望在生产物流配送AGV系统核心功能部件方面追赶国际先进水平,推动国内自动化装备高速发展和应用水平快速提升,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增长。
同时,为了全方位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充分挖掘其潜力,莱芜市将按照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决策,强化产业发展组织领导,成立由市领导为组长,科技、发改、经信、财政、国土、统计、金融办、国地税等部门为成员的电子信息产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常态化领导小组成员联系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产业发展情况,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问题。还将强化高新技术项目支撑,强化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加快推进全市电子信息企业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新闻推荐
□于向阳今年4月,莱芜市国资委成立。半年多的时间里,国资委动作连连,成为莱芜市新旧动能转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公益性事业的有力支撑。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以组建国有投融资公司...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