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第一书记’关心,致富能人技术指导,我坚信今年脱贫没问题!”4月23日,在忻城县城关镇板河村,村民车金先自信地说。而另一位村民潘耀军则表示,只要能改变现状,再苦再累也无所谓。据了解,在“扶智扶志双结合”和“致富领头人合作社双带领”带动下,包括车金先和潘耀军在内,板河村110位村民脱贫在望。而且,种植皇帝柑等致富项目的脱颖而出,为防止群众返贫增加了有效砝码。
板河村位于忻城县城东南面两公里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给该村带来的是:交通基础设施差,土地少人口多,加上部分群众致富意愿不强,贫困仍然存在。据统计,2014年前,板河村建档立卡户总计207户810人;2016年完成整村脱贫,截至2018年年底,该村仍有25户112人尚未脱贫;今年,该村计划脱贫24户110人。
“刚来的时候,不少贫困户对国家扶贫政策不理解,对扶贫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脱贫内生动力不强。”板河村“第一书记”、来自中国中丝集团的宋国超告诉记者,有一次一贫困户申请代养牛,他问该贫困户提供银行账户,以便把9000元产业扶贫款存入其账户再入股合作社。“但是,他却说我们是想借他的名,骗走他9000元,坚决不给。我多次上门,他才同意提供银行账户。”去年,一贫困户养第一批蚕时,蚕病死了,下半年她居然不养了,宋国超上门劝说她别浪费桑叶,继续养,被拒绝了。后来,通过举办养蚕培训班,帮她解决技术上的难题,今年这户人家又继续养蚕。
扶贫先扶智,治愚先治贫。宋国超认为群众致贫的根源,除了客观条件限制,主观上也存在内生脱贫动力不足、想致富没技术没门路等因素。于是,宋国超一方面深入农户家中,向群众讲解国家的扶贫政策,展望美好未来,并以群众身边的致富事例动之以情,以催生其脱贫内在动力;另一方面,与其他干部商量,通过举办技能培训,提高群众致富能力。
“去年到现在,我们共进行了5次技能培训,其中种桑养蚕技能培训4次、水果种植技能培训1次。”在宋国超等干部不厌其烦上门宣传下,扶贫对象逐渐转变了观念,特别是看到身边群众纷纷通过种养赚了大钱,致富之心开始萌生。同时,通过培训和能人指导,群众脱贫致富能力增强了。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宋国超发现,没有什么比群众身边的致富事例更有说服力。之前板河村支柱产业以甘蔗、桑蚕、百香果、贡柑为主,玉米、水稻为辅,于是他就与村党总支部书记韦太光等村干商量,通过树立致富典型,带领群众脱贫。种果能人邓昌斌、养猪能人蓝闲、养牛能人蓝月明等致富能人纷纷被选作典型。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通讯员罗宗南晚报讯一男子为让自己约见网友时看起来显得体面一些,竟伸出贼手,最终没能躲过法律的制裁。15日,柳南巡警大队民...
忻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忻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