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桌宴。(特约摄影记者 蓝德龙 摄)
2月22日,在忻城县城南新区恒业丝绸缫丝车间内,女工们在忙碌着工作。忻城的桑蚕产业历史悠久,是忻城县的五大扶贫产业之一,从大山里搬到城南新区的搬迁群众可以参加政府的免费培训,进入缫丝厂等企业做工。同时,当地政府还给“零就业”家庭提供600多个公益性岗位。(特约摄影记者 蓝德龙 摄)
2月25日,在忻城县城南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薰衣草小区,5名搬迁户保洁员正忙着清理垃圾,她们每人每月能拿到1500元工资。(蓝春青摄)
2月19日,正值正月十五元宵节,忻城县城南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增仰小区广场上,壮族同胞穿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全村各户都把自家的饭菜端出来,组成长桌宴共进团圆餐,肉粽、汤圆、土鸡、土鸭、饮料等美食琳琅满目,现场热闹非凡。
2019年以前,增仰村老百姓的生活并非如此,这么丰盛大型的长桌宴不是想办就能办得起的。原来的增仰村地处大石山区核心地带,山高路远,交通闭塞,石漠化让这里一度成为贫困的代名词,曾被联合国官员称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九分石头一分地,石头缝里谋生计,人人都懂不容易。全村94户,有70多户都在贫困线以下。在忻城,与增仰村情况差不多的村子,全县有10多个,总人口过万。
为了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忻城县前后用了三年时间,对包括增仰村在内的62个自然村实施整村搬迁。去年年中,增仰村整村搬到城南新区搬迁安置点,住上了新楼房,过上了新生活。包括增仰小区,全县10个搬迁安置点搬迁入住群众共有4000多户近2万人。
人是搬出来了,可怎样才能解决村民长远的生计问题,彻底断掉穷根,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成为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当地政府积极探索,采取扶贫干部与搬迁户“一对一扶持”举措,通过引导搬迁户参加政府免费培训,进入缫丝厂、电子厂等企业务工;通过给“零就业”家庭提供600多个公益性岗位,确保每户搬迁户至少有1人就业实现收入;通过实施“微菜园”工程,让每一户都有30平方米左右的菜地种菜自给自足,减轻搬迁户的生活负担,让他们有更多家的感觉。2018年底,增仰村有81户脱贫,全村人均年收入突破6000元。
增仰村成功整村搬迁实现致富是忻城县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拔穷根工程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为守住已有成绩,啃掉最后硬骨头,确保在2019年全县脱贫摘帽,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了符合本地具体情况的20多个脱贫攻坚方案,涵盖移民搬迁、危房改造、基础设施、产业扶贫、医疗帮扶等方面,形成“1+20”扶贫政策体系,即:由一个主体责任人对照二十个具体方案,对全县剩余的23个贫困村贫困户因地施策、因户施策,全力降低贫困发生率,如期完成脱贫任务。
(蓝春青)
新闻推荐
工人在对蚕茧进行加工。2012年12月,忻城县莫老爷丝绸有限公司成立,并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号召,立足本地发展丝绸产业,打造出...
忻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忻城县这个家。